千里草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3章 晉狄箕地之役(上),春秋晉國風云,千里草人,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晉襄公懊悔萬分,他從先軫的暴怒中知道自己壞了先軫的大計。
“唉,寡人犯下此等大錯,難怪元帥生氣,以后諸事都應該先與元帥商議啊?!睍x襄公心里一直念叨著。
只是他不知道,以后他與先軫商議的事將越來越少了!我們很快會講到。
晉國與秦國的崤山一役,徹底將晉秦之好給葬送了。
秦穆公痛定思痛,聽說孟明視等三人居然被晉國釋放歸國,大喜過望。
秦穆公非但沒有追究孟明視等人的責任,反而親自到黃河岸邊迎接,恢復孟明視等人的軍中的職位,然后迅速調整外交政策:與楚國結盟!
秦楚結盟對晉國來講是特大壞事,從此秦國不斷騷擾晉國,兩國開啟了長達數十年的戰(zhàn)爭模式。
而這一切,都是源于晉秦崤之戰(zhàn)。
崤之戰(zhàn)的始作俑者當然是先軫,先軫有著他一整套的戰(zhàn)略計劃:
最早是通過城濮之戰(zhàn)壓制了楚國,然后通過崤之戰(zhàn)消滅秦國有生力量,使秦國不敢東進。
晉國已經在中原確立起霸主地位,此時正是向北擴張的最佳時期。
晉國的周邊有著大大小小數十個北狄部落,晉國采取的策略是分化。
對有的部落采取聯(lián)姻、拉攏的手段,而對有的部落采取的是武力吞并。
在先軫的眼里,秦國相當于晉國的一個后花園,絕對不能讓秦國坐大,待機會成熟,說不定一舉滅了秦國。
只是先軫沒想到,到后來,卻正是這個秦國,滅了所有的諸侯,包括晉國基礎上分化的韓趙魏三大強國!
此時晉襄公一邊收拾秦國,發(fā)動崤之戰(zhàn),一邊繼續(xù)著處理國喪相關事項。
到公元前627年4月份,晉文公下葬,國喪暫告一段落。
晉文公自公元前628年12月薨,到第二年4月份下葬,正好符合“諸侯五月而葬”的禮制。
但晉國能夠做到一邊辦國喪,一邊取得崤之戰(zhàn)大捷,晉國的實力由此可見一斑。
接下來,按先軫的方略,晉國應該考慮北狄部落了。
北狄部落有很多,其中一支已經不需要晉國考慮先動手了。
這支北狄此次選擇掠奪的對象倒不是晉國,居然是齊國!
對北狄人來講,晉國大喪正是好機會,說明晉國不會在這個時候來找自己的麻煩。
齊國剛開始走向衰落,想當年齊桓公搞的那一套尊王攘夷讓這些戎狄蠻夷被壓得喘不過氣來,此時不搞點報復行動實在對不起自己。
這里,我們講講北狄那點事。
北狄并不是一個武裝,而是指很多狄人武裝。
據說,狄其實就是商代的鬼方部落。鬼方,又叫易國,是夏商時居于我國西北方的部落,是商帝國重點打擊的對象之一。
史料記載,當時鬼方所處的漠南地區(qū)多次發(fā)生大規(guī)模戰(zhàn)爭,這些戰(zhàn)爭都是由商王朝發(fā)動的討伐戰(zhàn)爭。
鬼方部落不斷被驅逐,有的甚至遷到了南西伯利亞東起貝加爾湖西至巴爾喀什湖一帶。
到了春秋時,西北的少數民族部落不再被稱作鬼方,而統(tǒng)一稱作戎。
相對于西戎,由于這些戎主要在西北,故記錄為北戎。
后來為了區(qū)別四方少數民族部落,史料的記載分別有東夷、南蠻、西戎、北狄之稱。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春秋晉國風云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千里草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千里草人并收藏春秋晉國風云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