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草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2章 親親尚賢:人事改革齊推進,用人親親兼尚賢,春秋晉國風云,千里草人,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guān)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guān)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三,用人制度改革。土地改革使國君的土地分給了大家,但作為國君,一定要弄清楚如何將土地科學分配給公卿大夫。
按照周制,土地是封給公族子弟或功臣的,即公卿大夫們。
郭偃認為,除公卿大夫外,如果一個人德行足夠高尚,也應該得到土地。
也就是說,作為晉國國君,一定要在考慮“用人唯親”的同時,還要考慮“用人兼賢”。
這是一種先進的思想,因為春秋時期,無論是天子還是各諸侯國,用人主要用的是“自己人”,如兄弟或公族中人,這叫“用人唯親”。
所謂用人兼賢,而不是用人唯賢,則是將用人唯親與用人唯賢結(jié)合起來,對賢者也要用,必要時要優(yōu)先考慮是否夠賢,要破格提拔使用。
這便是郭偃改革中的又一核心思想:尚賢!
這個思想后來被晉文公作為重要的人才使用政策,使晉國成為春秋時期最早論賢用人的諸侯國之一,也使大量人才在晉國得到重用,并吸收了許多國家的人才前來。
晉國之所以能夠一枝獨秀于春秋江湖一百多年,其尚賢的用人政策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四,依法治國。在郭偃看來,國君必須牢牢把控權(quán)力,只要認定是對的,便一定要去做,而不能過多考慮公卿大夫們的意見。
也就是說,必要時,你國君要有高度重視權(quán)力集中,而且只能是集中到你國君一個人身上。
當然,一定的集權(quán),并不是說你國君想要做什么便可以隨便亂來,這需要定下一些規(guī)矩,這便是法。
郭偃對晉文公說:“論至德者不和于俗,大功者不謀于眾。”
什么意思呢?真正擁有崇高品德的人是不會與庸俗的人合流的,能成就大事業(yè)的人也不需要與眾人謀劃。
這個貌似帶有點家長制,但郭偃的意思就是,只要法度嚴明,大家依法來辦事即可,而不能依大多數(shù)人的意見辦。
這便是依法執(zhí)政的思想。
只要法度嚴明,那國君治理國家便有了依據(jù),有了依據(jù)后,執(zhí)法必嚴。
郭偃告誡晉文公,要注意夫人、嬪妃、世子、寵臣等“身邊人”,他認為這些國君身邊最親近的人就如同“桑雍”。
什么是桑雍?即桑樹上長的瘤子。
國君如果能力低下,那這些人將會危害國家,甚至害死國君。
也就是說,國君治理國家的基礎(chǔ)是法度,在法度面前,這些“身邊人”也是平等的,不能讓他們仗著國君的關(guān)系而破壞法度。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春秋晉國風云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千里草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千里草人并收藏春秋晉國風云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