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草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8章 蘇國往事:曾經(jīng)大周一強國,如今淪為紛爭地,春秋晉國風云,千里草人,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guān)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guān)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蘇地十邑?對哇,周襄王頓時來了精神。
所謂蘇地之邑,原來便是指蘇國的十二個城邑。這里,我們得講講蘇國了,而講蘇國則必須要先講溫國。
歷史上蘇國與溫國雖然分屬不同諸侯,但到了大周王朝時,蘇國就是溫國。
溫國是一個夏朝諸侯,位于今天的河南省焦作市溫縣,最早是一個小城邑,即溫邑。溫邑有一處著名的清風嶺坡溫泉,因此而得名溫邑。
夏朝在太康時期,曾經(jīng)被有窮氏部落奪位控制。當時的有窮氏部落首領叫后羿,就是那個善射箭的后羿,但不是被神話成能夠射下九個太陽的那位老兄,羿與后羿可不是同一個人。羿是堯帝時期的,后羿是太康時期的。
夏王太康愛好游樂田獵,不理政事。有窮氏趁虛而入,控制了整個夏王朝,放逐了太康。
太康死后,后羿立年幼的少康為夏王,把夏王朝實權(quán)操縱于自己之手。
但后羿并未吸取夏王朝沒落的教訓,他沉緬于四處打獵。因為經(jīng)常外出打獵沒好好關(guān)心老婆,結(jié)果自己的老婆被自己的親信兼義子寒浞給勾走了。
這對狗男女后來干脆設計殺了后羿,宣布建立寒國,寒浞自立為寒王。
但夏王少康長大后,在有虞氏的幫助下,經(jīng)過多年努力,滅了寒浞,復興夏朝,史稱“少康中興”。
有一個叫有平氏的部落在少康滅有窮氏部落的戰(zhàn)爭中立了大功,其部落首領因此被夏王少康封為諸侯,受封地便在溫邑。
這就是歷史上溫國的起源,首任溫國國君便是溫平公。
溫國在商部落滅夏王朝的過程中同時被滅,溫國淪為商王朝的一個城邑,又回到了溫邑年代。
但后來周部落又滅了大商王朝,當時的西周首領周武王為表彰在滅商過程中的有功之臣,將包括溫邑在內(nèi)的十二個城邑,即溫、原、絺、樊、隰、攢茅、向、盟、州、陘、聵、懷等賞賜給大司寇蘇忿生,重新建立了溫國。
溫國,因首封君為大周王朝的大司寇蘇忿生,所以也稱為蘇國。
這也是溫、蘇兩姓之淵源。蘇忿生也被認為是溫姓和蘇姓的鼻祖。
蘇國一直是大周王朝的鐵桿忠臣之國,關(guān)系十分密切。
首封君蘇忿生同時擔任著大周王朝大司寇,掌管全國刑獄司法,史料記載“效法謹慎”,受到周武王的器重。
到了周成王時,周公旦攝政,也高度評價蘇忿生。蘇忿生被后人尊稱為蘇公,與周公、召公齊名。
周平王從鎬京東遷洛邑,春秋開啟時,蘇國就成了大周王朝的王畿之地,蘇國都城溫邑與王朝都城洛邑僅一河之隔。
從一個外諸侯變成了內(nèi)諸侯,蘇國雖是大周王朝重要的王畿諸侯,但蘇國內(nèi)心很不滿,自認為是這一帶實力最強的諸侯之一,對王室并不十分待見,這使得當時的天子周平王非常惱火。
正好,天上掉下來一個鄭國,鄭國自鎬京遷到洛邑附近制邑一帶后,幾套組合拳下來,就成了地區(qū)強國。周平王就利用了一下鄭國,以打壓蘇國。
具體經(jīng)過是這樣的:
鄭國原來在陜西關(guān)中周王朝王畿之地一帶,周宣王時,鄭國國君鄭桓公向周天子提出遷國的請示。鄭桓公是當朝天子周宣王的親弟弟,這個要求很快得到了滿足。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春秋晉國風云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千里草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千里草人并收藏春秋晉國風云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