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草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8章 顛沛流離:宋襄公禮遇重耳,鄭文公不納晉人,春秋晉國風云,千里草人,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鄭國,成了春秋史上最有名的墻頭草,國家信義?不需要!逞強爭霸?沒必要!我就是我,墻上小草隨風倒,堅強的一棵墻頭草!
但要做一棵合格的墻頭草,是很不容易的。因為時勢是在變化著的,春秋沒有永遠的霸主,東南西北風也是在輪換著的。這個時候,鄭國如果不審時度勢,一旦選錯了方向,那是有可能慘遭滅亡的。
作為身負整個鄭國責任的鄭文公,自然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心,所以與其得罪現(xiàn)在仍在位的晉國國君晉惠公,不如得罪僅僅是可能會成為未來晉國國君的重耳。
至于重耳以后真的當了國君,那以后再說。哪怕是你重耳真當上了國君,那我鄭國也得先看你晉國到底有多牛,反正寡人現(xiàn)在要緊緊依附于江湖第一強國楚國。
這就是春秋時期小國的無奈。鄭文公不想禮遇重耳,但他的弟弟、上卿叔詹卻提出一定要厚待重耳。這些我們在講鄭國風云時講過了,當時叔詹見自己的國君哥哥鄭文公不接納重耳,便對鄭文公道:“主公,重耳可是受老天眷顧之人呢。我們應該順應天意,禮待他?!?
鄭文公不悅道:“這種顛沛流離的糟老頭子,不忠不孝,哪會有上天眷顧?凍凍死嘛算了,呆在鄭國一天,是鄭國一天的晦氣?!?
叔詹道:“上天眷顧有福之人,臣認為重耳有三福,遇禍去國而能舉止得當,長久窘困而無過失。此一福也。晉獻公有子九人,大多死于非命,除現(xiàn)國君外,只有重耳一人在世,重耳歷經(jīng)苦難,必有后福,這是第二福。
晉國國君不得民心,有志之士都棄他而去,追隨重耳身邊的俊杰人士眾多,重耳賢名遠播,這是第三福。有此三福,臣認為,重耳極具成為晉國國君的實力和機會啊。我們應該禮待重耳,這對我們鄭國以后大有好處?!?
鄭文公道:“這只是你個人的判斷吧,但事實是,重耳本可繼位,卻膽小如鼠不敢回國,結(jié)果喪失了機會。一個連機會都把握不住的人,有什么值得尊敬的?如果我們禮遇重耳,被當今晉侯知道了,發(fā)兵討伐,那我們鄭國豈不是真的攤上大事了?”
叔詹仍舊是苦口婆心地勸道:“晉國和鄭國歷來是同志加兄弟的關系啊,我們的先君武公與晉國先君文侯戮力一心,輔佐周王室,功德無量。先王周平王曾經(jīng)帶著感激之情慰勞他們,還賜予盟約,鼓勵他們說鄭、晉世世代代都要友好。現(xiàn)在晉國有難,公子重耳極有賢名,此時不幫,那不是摒棄了先王先祖的教導嗎?”
這里,叔詹為中華成語庫貢獻了一個成語:戮力一心。
但鄭文公是鐵了心不愿接待重耳,他最后的理由居然是這樣的:“依你說,那我們都要禮遇各國的公子哥了,這些年從諸侯國中逃出的公子又不止重耳一人,我們鄭國都要一一接待,那還得按禮儀規(guī)格,多浪費啊。算了,隨他去吧?!?
叔詹見鄭文公態(tài)度堅決,不由長嘆一聲道:“如果我們不以禮相待,那么臣建議干脆殺了此人!”
鄭文公吃驚地看著叔詹,覺得實在不可思議,你這個態(tài)度轉(zhuǎn)成了180度,轉(zhuǎn)過頭了好不好?你叫寡人殺了他,他走了那么多國家都沒人殺他,倒讓寡人來背這種不義的歷史罵名啊?
鄭文公不再理會叔詹,吩咐守城士兵:別理那幫叫花子。
寒風凜冽中,重耳就這樣被拒于鄭國城門外,又冷又餓又困的他,帶著無比羞辱的一顆受傷的心,無奈頂風冒雪奔向楚國。在重耳這顆受傷的心里,深深地埋下了對鄭國的怨恨:“本公子一定會回來的,到時,你們鄭國一定會為今天的所為付出血的代價!”
其實,在筆者看來,鄭文公并非沒有仁義,他不是不知道,既然不禮遇重耳,那也應該殺了重耳,以免將來被重耳報復。但他沒有這樣做,在他看來,這不是一個大寫的人應該可以做的事。同樣,他也希望重耳能夠理解,因為他也聽說了,晉公子重耳是一個賢人。既然是賢人,到時也可以講道理的嘛。
一切,由命運來決定吧。重耳,休怪我鄭國對你無禮了,寡人實在是沒有辦法啊。
只是,他沒想到的是,那個賢人晉公子重耳,后來當了上晉國國君,但他可不講道理,而是一個睚眥必報的人。晉文公后來伐衛(wèi)、伐曹、伐鄭,幾乎都有一個出兵的理由:報復想當年沒禮遇自己的這些諸侯。
但現(xiàn)在,可憐的晉國公子重耳還在繼續(xù)他的流亡之路,而這條路,終于通到了他想象中的當時春秋江湖第一強國,楚國。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春秋晉國風云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千里草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千里草人并收藏春秋晉國風云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