邙山之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22章 益州攻略(十五),三國:征戰(zhàn)漢末,邙山之北,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但真正讓孫堅退去的是蔣琬派遣曹純率領騎兵進攻了散關前程普的大營,將囤積的糧草給一把火燒了個干干凈凈。
沒了散關的糧草孫堅基本上已經(jīng)失去了入侵涼州的資本,再加上蔣琬四處煽動武都郡百姓起兵反對孫堅,使用皇帝的名義對各路義兵封官許愿,幾十戶的村子都敢站出來對抗孫堅,使得孫堅不勝其煩,只能退回漢中,等待糧食成熟后來年再戰(zhàn)。
事實上孫堅是可以贏的,只要他愿意親自出手,以他的勇猛說不定有機會正面打崩曹仁。
但是皇帝的身份制約了他的行動,也影響了他的思考方式,讓他不想親自動手,讓他忘記了自己的勇猛。
哪怕現(xiàn)在他都是有機會的,益州士卒的士氣沒有崩潰,雖說不像之前那般高昂,但還是有一戰(zhàn)之力的。
可是被權力紛爭磨沒了棱角的英雄已經(jīng)不能算是豪杰了,豪杰為了自己的理想無所畏懼,孫堅卻在不知何時已然滿身牽掛。
他的執(zhí)念在長安,在到達長安之前,他下意識想要回避和長安無關的阻礙,哪怕這個阻礙讓他遍體鱗傷,可他依舊想要將自己最強大的一面在長安之前展現(xiàn)出來。
可他并不知道有些機會只有一次,錯過了也就真的錯過了……
曹操聽完盧氏的講述一時間竟有些唏噓,不知是該開心還是該難過。
無所畏懼的英豪變得瞻前顧后,這是多么可悲、多么羞恥的一件事!
萬幸那個人是孫堅、萬幸他參與了其中、萬幸他從孫堅身上學到了許多。
不過曹操縱是有千般感嘆也不能在這里和盧氏談,他將話題拉到了正事上面:“張夫人,你說你有辦法解決孫堅,不知是何辦法?”
“大將軍,您只知漢中地形險要,您可知漢中一年產(chǎn)糧多少?”
“不知,漢中一年產(chǎn)糧多少?”
“老身也不知道。”
“你……”
“大將軍息怒,我張家在漢中影響頗廣,即便這樣也不知道漢中能產(chǎn)多少糧,那是因為漢中產(chǎn)糧實在是太多了,多到我們都統(tǒng)計不過來。別說孫堅現(xiàn)在沒有十萬軍隊,就算是再拉起來十萬軍隊,只要休養(yǎng)生息兩年,他依舊能戰(zhàn)。大將軍兩年之內(nèi)能平定漢中嗎?”盧氏說完,用極為認真的神色看著曹操。
曹操聽完很是頭疼,兩年?要是鎮(zhèn)守的人是孫堅的話,二十年他都不一定能平定!
誰知道孫堅會不會在什么時候幡然醒悟,然后率軍再將他按死在益州?
這種事不是沒可能,在洛陽經(jīng)歷過劉宏最后那段日子的人幾乎都知道,皇甫嵩當初收拾羌族,幾乎有一半的功勞都是孫堅打出來的,另一半是包括皇甫嵩在內(nèi)剩下所有人打的。
沒人不忌憚孫堅的實力,當初西園軍的統(tǒng)帥們天天研究孫堅的戰(zhàn)術。
“張夫人,你的計策是什么呢?”曹操直截了當?shù)匕l(fā)問,默認了自己兩年內(nèi)搞不定孫堅的事實。
盧氏眼中卻閃過一絲寒光,幽幽道:“老身可以讓漢中的百姓不種田?!?
嘭!
曹操拍案而起,大聲喝問:“你說什么!”
不種田對于曹操來說是一件非??膳碌氖虑?,甚至超越了孫堅的威脅。
如果張家能讓漢中的百姓不種田,那巴郡可不可以?益州其他郡縣可不可以?他可是見過張家影響力的。
這一刻曹操有些后悔答應盧氏的要求了,張家這都已經(jīng)不能算是傳教了,這種影響力比起黃巾來有過之而無不及!
盧氏并沒有因為曹操的憤怒而解釋什么,她知道現(xiàn)在說什么都沒用,能不能拿出一個態(tài)度來才是最重要的。
她從袖口中摸出來了一卷竹卷,雙手托舉呈在了曹操面前。
“這是什么?”曹操的聲音非常冰冷。
盧氏卻語氣平靜地說:“此乃老身夫君以及先祖?zhèn)兛偨Y出來的天師道的教義,大將軍麾下能人異士眾多,其才華不是我們一個小小的張家能夠比擬的,想要推翻非常容易,想要改進之后為己所用也非常容易。您甚至可以下令讓張魯實行您定下來的教義,張魯是不會拒絕的?!?
“不會拒絕?”
“是的,老身臨來之前已經(jīng)和他講過了,他不會拒絕。”
“哼!”曹操冷哼了一聲。
眼前這卷竹卷是統(tǒng)治利器,只要曹操掌握了,他甚至能像張角那樣讓百姓心甘情愿為他赴死。
宗教的力量到底有多強他很清楚,他袍袖中的手不停的在開合,內(nèi)心進行著激烈的爭斗,思考著要不要接過這卷竹卷。
良久,曹操還是伸出了手,手指點在了竹卷之上。
就在盧氏松了口氣以為曹操會拿走的時候,曹操卻一把將其擊飛,不屑道:“歪門邪道,有什么用?”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三國:征戰(zhàn)漢末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邙山之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邙山之北并收藏三國:征戰(zhàn)漢末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