邙山之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76章 旅人歸來,三國:征戰(zhàn)漢末,邙山之北,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王弋忽然覺得,有時候這個命啊,還真不能不信。
就在他胡思亂想的時候,遠方來了一大隊人馬,為首一人騎著高頭大馬,其余人有騎馬的也有乘車的。
這是王弋特意安排的,他們已經走了太久太久了,回了家便不需要再永無休止的走下去了。
給他們配備的馬匹馬車之后都會送給他們,這只是第一波賞賜。
隊伍由遠及近,王弋發(fā)現(xiàn)牽招的樣子變化并不大,依舊是那副有些可愛的娃娃臉。
可是歲月洗去了他身上的青澀,在他身上籠罩上了一層滄桑。
黝黑的皮膚可以隨著時間改變,那份不屈的閱歷卻早已鐫刻在了他的氣質中。
“主公,子經回來了!”牽招翻身下馬,單膝跪地拜倒在王弋面前。
盡管早已經進入了大漢境內,他甚至已經回過家了,但是只有交接完所有的任務,這段旅途才算真正告一段落。
王弋一把將他拉起,笑著問道:“子經,此行你可有收獲?”
“主公,臣帶回了……”
“你!可有收獲?”
“有……天地廣闊無垠,人種不同、政體不同,所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與危機也不同。有各自的優(yōu)勢,也有各自的劣勢,就好像……”
“不用好像了?!蓖踹當[了擺手,轉身一邊向馬車走去,一邊說道,“給你一年的時間,回家適應現(xiàn)在的生活。也不是完全讓你休息的,將你的所見所聞一字不落的寫下來。你還是和他們講講吧,順便認識一下你日后的同僚?!?
王弋上了馬車后便回到鄴城去了,連禮部準備的接見儀式都沒有參與。
牽招有些愕然,他歷經了磨難,怎么感覺王弋對此并不重視呢,還是荀彧給這傻小子解釋了疑問。
他們可不是指所有文武官員,他們只有六個人,就是六部尚書。
這是不重視嗎?這是太重視了!
未來牽招的同僚都是六部尚書級別的,前途將不可限量。
王弋真的是很夠意思了,牽招所得的收獲又不會跑了,有些還涉及到了機密,有得是時間查看。
六部尚書想要聚在一起,并且還是以牽招為中心的機會可不多,肯定要讓牽招把握住了才行。
而且王弋對此行的收獲沒抱什么太大的希望,牽招回來自然是好事,可他預計牽招最早也要年底才能回來,如今年初就回來了,實際上也只用了四年多一點兒的時間而已。
遼隊方面在毛紡織技術上已經有所突破,想要進行一次大的跳躍單純靠類似的技術是不行的,最好是有代差的技術才好。
還有一點就是整個河北的吞金巨獸,王弋都快要玩兒不起的材料科學,實在是太燒錢了,配比出來的東西大多數(shù)現(xiàn)在都沒法使用,有的甚至都不能復制,要是有現(xiàn)成的配方那自然是好的。
這么點兒時間,他不覺得牽招能夠獲取羅馬人的信任,得到他想要的東西的核心機密。
事實也印證了王弋的想法,兩天之后在盤點收獲的時候發(fā)現(xiàn)牽招確實沒帶回來什么有用的技術。
不過不是因為牽招不行,而是因為羅馬不行。
后世將羅馬吹得天花亂墜,事實上羅馬并沒有那么強大,技術水平在整體層面上和東方存在著較大的差距,有些甚至存在著代差。
當然,羅馬并不是全面落后,但是在理工方面確實沒有后世吹得那么神。
特別是在數(shù)學、歷法、天文等一些方面,羅馬在某一個方面特別突出,其他方面就十分不夠看。
尤其是歷法,混亂程度堪比麻線團,王弋派過去的學者和羅馬的學者對了又對,竟然發(fā)現(xiàn)羅馬記載的日歷中詭異的消失了幾天……
沒錯,就是有幾天平白無故從時間線里面消失了……
大漢學者人都麻了,再也沒什么閑心和羅馬人對什么歷法了,歷法學者都這么不嚴謹,那還扯什么其他的?
王弋心心念念的毛紡織技術同樣是一筆糊涂賬,他需要的是一種劃時代的、能夠批量生產毛線毛布的技術。
然而牽招帶回來的紡線、織布機圖紙比遼隊后發(fā)明的還不如,兩者之間真要說差距那只有前期處理。
王弋只是將羊毛洗干凈就嘗試紡織了,事實上羅馬人要將羊毛清洗很多很多遍才能進行紡織,只有這點兒差距。
不過牽招給他帶回來一個學者,這個學者也是牽招回來這么快的原因之一……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三國:征戰(zhàn)漢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邙山之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邙山之北并收藏三國:征戰(zhàn)漢末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