邙山之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53章 滴血陰山(五),三國:征戰(zhàn)漢末,邙山之北,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張合算得上是王弋陣營中的夏侯惇了,基本上遵從打仗沒贏過,升官沒停過。
兗州之戰(zhàn)表現(xiàn)十分拉垮,原本應該被問罪砍了的張合被王弋一擼到底,結果傷還沒養(yǎng)好,擋了一波刺客便又回來統(tǒng)軍了。
這一次突襲龍城是天大的功勞,王弋的人選是有特殊含義的。沒人能夠做到絕對理智,從小跟著王弋的合將軍就是沒有理由的受優(yōu)待。
王弋做得一點兒毛病沒有,卻讓張合十分尷尬。
王弋做到了讓他成為合將軍,他卻沒有做到一個將軍該做的事。
張合心里是窩火的,他憋著一股勁兒想要做出來些讓人驚艷的戰(zhàn)績。
奈何在王弋的挑頭之下,盡量照顧張合成為了河北一眾人等的官場潛規(guī)則,有些功勞就是擺明了特意分潤給他。
就像這一次,這次的任務是個人帶兵去就可以完成,徐榮偏偏直接點了張合,其中的意思自不必說。
若說張合因為這個會生氣倒也談不上,只是有些落寂罷了。
畢竟張合是個有理想的青年,希望自己能夠拼搏出來一份名聲??纯赐瑫r代的張飛,鎮(zhèn)守濮陽西據(jù)曹操,南抗袁紹。張遼名揚長江兩岸,時常獨領一軍。
張合在心中哀嘆,自己還是有了機會卻把握不住啊……
這次他要去的是受降城,受降城外陰山下有一小段長城,是用來阻塞一條山谷的。
多年以前那里曾是胡人入侵的主要道路之一,后來因為地動塌陷了。
受降城都幾乎處于廢棄狀態(tài),那條長城更是沒人維護,早就成了一些不太規(guī)則的小土丘。
不過土丘也是掩體,那個位置還是十分重要的。這么多年也沒人進山谷中探索過,誰也不知道有沒有小路能進入并州。
張合這次雖然是去那里駐扎,卻不是為了防有胡人通過小路攻擊并州的。
按照徐榮的計劃,張合這些人只是個擺設,唯一的目的就是裝出他們是另一支軍隊先鋒的架勢迷惑胡人,增加胡人的壓力,讓他們分兵或者舍棄原有的營盤。
其實徐榮可以直接讓張遼帶人前來形成前后包夾,由于擔心胡人學烏龜待在原地互動,最終還是選擇了誘敵與逼迫。
兩種計策各有好壞,前者更簡單,后者更有效。
想要實現(xiàn)后者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不能出錯,計算必須精密。好在現(xiàn)在看來是沒什么問題了,至少主要的環(huán)節(jié)沒有出現(xiàn)問題。
張合用了三天便趕到了受降城,并且開始建造營盤。
一千人說多不多,說少不少。
徐榮估計步度根對于這個數(shù)字可以接受,不會感覺到受到威脅,也不會過于重視。
而且不出所料步度根中計了,他不在乎張合這一千人,卻瘋狂派遣斥候向張合來的方向探索,尋找張合的后續(xù)部隊。
徐榮的計劃成功了,步度根陷入了猜忌,正在考慮要不要調整營盤的位置。
荀攸卻不滿足,他給步度根緊繃的神經(jīng)上又狠狠的來了一錘。
張合大營修建完成三天后,傳令兵深入陰山,將那五千干苦力的士卒全部都叫了回來,直接和張合合兵一處。
荀攸根本就不想在山口修什么防御建筑,這些人就是去做做樣子,吸引胡人的注意力,騙托羅轉移營地的。
如今托羅已經(jīng)向西城搬了一半了,聽說五千兵馬從山中出來,頓時陷入了尷尬的境地,他忽然就摸不準陰山到底是不是漢軍的命脈,到底能不能突入陰山。
忽如其來局勢變換讓步度根也很恐慌,看著漢軍這種趨勢完全是一副想要將他們包圍全殲的架勢。
問題是他現(xiàn)在手下有十幾萬兵馬,漢軍憑什么全殲?哪來的那么多人包圍他們?
他步度根懼怕的是受降城中那些層出不窮的器械,又不是守城的軍人。
步度根都要恨死那些打亂他計劃的器械了,對其簡直說是恨之入骨。
步度根愿意在這里和徐榮僵持原因有三。
其一,受降城的位置很重要,跳過去對自己后方的壓力實在是太大了。
其二,托羅的計劃確實不錯,成功了可以讓他們輕松很多。
其三,步度根需要一個消耗生命的地方,受降城是個很好的選擇。
按照步度根的計劃,丁零、烏孫、堅昆將以炮灰的身份對受降城發(fā)起進攻,雙方傷亡到一定程度后他就會出手接管這三方的實力,進而將大漠中三族所有的實力都納入麾下,而不是像現(xiàn)在這樣成為盟友關系。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三國:征戰(zhàn)漢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邙山之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邙山之北并收藏三國:征戰(zhàn)漢末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