邙山之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03章 河北的沙盤(九),三國:征戰(zhàn)漢末,邙山之北,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guān)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guān)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進攻與防守,千百年來無數(shù)人為之津津樂道的話題,矛與盾的血腥藝術(shù)。
張遼一直認為自己稱得上是個藝術(shù)家,至少在進攻端無往不利。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從陰平到下邳兩日便至,一路根本沒費什么手腳。
然而在下邳城下張遼卻遇到了麻煩。守城的袁譚相當有水平,他派自己的部將管統(tǒng)帶了五百人駐守在葛嶧山上和下邳城遙相呼應(yīng)。
張遼攻城,管統(tǒng)就在山下晃悠。張遼攻山,袁譚就派人開城門。
袁譚在把控局勢上很有一手,他十分清楚張遼最忌憚的就是不戰(zhàn)。
別看下邳城池高大,可一旦打起來他沒有一點兒守得住的把握。只要不打,張遼的心態(tài)就會慌亂,畢竟張遼是孤軍奮戰(zhàn),所有的問題全都是大問題。
下邳如今總共只有一千兵馬還被他分出去了一半,袁譚只能多插旗幟虛張聲勢,為的就是不被張遼猜出來自己到底有多少人。等到他派出去募兵的人帶著人馬回來,那他就可以放開手腳隨便打了。了不起互相消耗唄,反正他有城墻。
事實上袁譚成功了,張遼反復(fù)試探了一上午也沒有看出下邳到底有多少人馬。每次試探攻城的時候袁譚都擺出游刃有余的姿態(tài),而管統(tǒng)也適時出現(xiàn)在戰(zhàn)場邊緣。
張遼倒不是害怕兩面夾擊,所謂置之死地而后生,一鼓作氣說不定就打下來了。他真正擔心的是對方不夾擊,只是將他困在城下。
倘若士卒不能心存死志,士氣就會一落千丈。更何況他現(xiàn)在別說補給了,就連軍營都沒有。這要是被包住了,只能等死。
張遼不停的告誡自己必須想出一個應(yīng)對方法,況且連續(xù)試探了半日士氣已經(jīng)在下滑了。
顯然正常情況下并沒有太多的靈機一動,張遼卻是想不出什么好主意,他準備用一個笨辦法——進三退二。
也就是前進一段距離后再后退,裝作被牽制住的樣子。前進的距離要比后退的距離長,實際就是在緩緩前進。
這么做的好處就是張遼也可以進行反復(fù)試探,探明山上到底有多少人,但是壞處卻更多。行進速度會非常緩慢,士卒的體力和士氣下降的非??欤瑢π熊婈嚵幸髽O高。
可張遼也沒什么好辦法了,他們這些人有效戰(zhàn)斗時間只有一個白天。今天不能進下邳休整,晚上只能天為被地為床。
“攻!”
軍侯們打起精神,齊齊發(fā)出號令督促隊伍前進。
“御!”
見到山腳下有人影,軍侯又立即組織退守。
百十來步的進攻距離,反反復(fù)復(fù)走了好幾趟才走到一半。饒是王弋加強了行軍陣列的訓練,此時陣型也是七扭八歪不成樣子。
不過也不是沒有好事,張遼終于確定了山上最多也就幾百人,此時正恨得牙癢癢。
他是怎么發(fā)現(xiàn)的呢?之前的試探張遼給麾下士卒留夠了休息時間,同時也讓管統(tǒng)有了充足的時間準備?,F(xiàn)在如此快速反應(yīng),管統(tǒng)根本來不及更換旗幟,來來回回一直都是那幾面旗幟。
要知道張遼麾下的精銳此時都已經(jīng)有些疲憊了,山上的袁軍不停的上山下山不可能還是同一撥人。
“閻崇!”張遼伸手將親衛(wèi)校尉給拎過來,指著山腳沒好氣兒的說:“帶著你的人去把他給我弄死!”
“喏……”
“快去!”張遼的聲音幾乎是在咆哮,幾千人被幾百人耍了一上午,誰也受不了這個氣。
吩咐完之后張遼也不管陣型了,拎著自己的大槍走到最前面大喊:“兒郎們!打下下邳,府庫……均分!殺!”
命令一下,所有河北士卒的積極性全部都調(diào)動起來。也不管軍侯校尉的指揮了,所有人一窩蜂一樣沖向了下邳,有的為了加快速度甚至將盾牌都給扔了。
沒辦法,主要是張遼這個帶頭的沒起到什么好作用,一馬當先拼了命的向前。仗著自己的甲胄好,罕見的沒有閃避格擋箭矢,愣頭愣腦的沖鋒,看來袁譚是真的讓他氣壞了。
其實看似沒頭腦的張遼心中在瘋狂慶幸,現(xiàn)在的情況比他經(jīng)歷過的任何情況都兇險。這并不是一場殺伐的較量,而是一場意志的比拼,他差一點兒就輸了。只要在折騰兩三趟必定有人心生不滿或堅持不住,到時候等待他的就是士氣一瀉千里、不戰(zhàn)而潰。
不過這里畢竟是戰(zhàn)場,以命相搏是少不了的。張遼來到城下馬也不要了,深呼吸將氣提到最大,踩著馬背攀上了城墻。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三國:征戰(zhàn)漢末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邙山之北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邙山之北并收藏三國:征戰(zhàn)漢末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