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64章 國士,大明偽君子,張三好,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guān)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guān)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嘩”整個人群炸瞬間開了鍋。
孫掌柜更是直接蹦了起來,抓住身邊一個年輕人急道:“小兄弟,剛才那信使喊什么?”
“哪,哪大捷了?”
年輕人也激動的放聲大笑,拍著孫掌柜叫道:“老爺子,是山西靜樂大捷,您孫子在的靜樂,陳青天陣斬十萬吶”
“哈哈哈,哈哈哈靜樂,是靜樂哈哈哈”
在人群歡呼聲中,蕭鐸縱馬一路狂呼,直奔皇城。
與此同時的乾清宮內(nèi),大明景運皇帝朱君洛,正與他的臣子們激烈爭執(zhí)。
小皇帝御駕親征的想法,遭到了包括內(nèi)閣首輔李承宗在內(nèi)所有官員的強烈反對。
哪怕是鐵桿帝黨的劉應物和蘇曇,這次都表示了強烈反對。
無他,沒有任何一個臣子,希望頭上的君王,是一位大權(quán)獨攬生殺予奪的冷血帝王。
洪武時期的大恐怖還歷歷在目,官兒可不希望重新回到那個時代。
剝皮實草呀,六十兩就剝皮實草呀!
把皇權(quán)關(guān)進籠子,皇帝成為高高在上的牌位,是國朝每個官員無言的默契。
然而景運帝不認可!
大明已經(jīng)建國兩百余年,種種前因在時間的推動下,漸漸結(jié)出了惡果。
昔年太宗皇帝曾酒后無奈感嘆,再大的王朝也過不了三百年的關(guān)口。
要按這個時間算,大明也就還有七十年的國運。
也許他安安穩(wěn)穩(wěn)的走老太師的施政路線,能做個太平天子。
可后世之君又該如何?
眼下一切還未到最糟糕的時候,改革還來得及。
他還年輕,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去做,如果再等幾十年,后世之君面臨的問題只會更加棘手。
難道要在史書上留下明實亡于景運的惡名?
絕不!
想要改革重鑄大明,他這個皇帝必須有足夠的威望,必須抓住足夠的權(quán)力,才能震的住!
而沒有什么功勞,比軍功更能服眾!
“朕意已絕,卿等無須在勸”
“昔年太宗遷都北京城,就是天子守國門之意,朕不敢愧對列祖列宗在天之靈”
“正月初九,朕親率龍武衛(wèi)出征,京中大小事務交由李閣老與武安長公主共同決策”
眾臣的目光不由自主的看向重重帷幕之后,期待這位素來公正大氣的長公主殿下,能開口勸說一番已經(jīng)魔怔的小皇帝。
然而他們最終失望了。
短暫沉寂后,帷幕后傳來長公主清冷的聲音。
“臣遵旨”
眾臣一聽無不躁動,李承宗更是氣的眼睛一閉,心里猛然突突幾分。
可前面各種理由都說盡了,再想硬阻難道要抗旨不成?
李承宗只能長嘆一聲,出班躬身領命。
“臣等遵旨”
其實要是皇帝調(diào)京營或者其他部隊,他還有辦法找到借口。
然而龍武衛(wèi)是太宗親設的皇屬私軍,所需錢糧兵器等等,根本與朝中六部無關(guān),自然也沒有相應的借口。
這也就是為何以他為首的群臣只能勸,卻不能直接拒絕的原因所在。
如今陛下主意已定,他也無能為力,只能選擇遵從。
然而他這一聲遵命,可氣壞在場一人,正是嚴剛嚴子穆。
“陛下容稟,臣有話要說”
五年的牢獄之災,非但不曾磨滅這位的鋒芒,反而把這位打造出了一身的鋼筋鐵骨。
聞聽李承宗慫了,嚴剛眼角眉梢都在跳。
他與大多數(shù)存著私心反對的大臣不同,這位反對親征,就是因為此事太過危險,國朝幾有傾覆之禍。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大明偽君子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張三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三好并收藏大明偽君子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