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WX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百八十九章 成都急詔,回防,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浮生WX,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guān)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guān)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搭人梯!”趙廣厲吼。
重傷的蜀軍死士毫不猶豫地?fù)湎蚧鸷?,以血肉之軀為同袍鋪路。
有人被燒得筋骨畢露仍死死扒住地面,有人用牙咬著同袍的腰帶將其甩過火墻。
焦臭彌漫中,姜維的白馬突然人立而起,前蹄踏著一名垂死士卒的脊背飛躍而過——那士卒最后的表情竟是帶笑的。
當(dāng)蜀軍終于撤至安全地帶,狄道城頭突然升起一面玄色大旗。
程延的青銅鬼面出現(xiàn)在角樓,手中提著顆血淋淋的頭顱——正是留守陰平道的蜀軍校尉。
他將頭顱拋下城墻,落地時骨碌碌滾到一具焦尸旁。
“姜伯約!”程延的聲音混著內(nèi)力傳遍戰(zhàn)場,“這份薄禮,可還滿意?”
姜維握劍的手青筋暴起,卻見司馬倫又舉起一物——半塊染血的蜀軍虎符,正是三日前趙廣遺落在戰(zhàn)場的那枚。
黎明時分,一匹渾身浴血的驛馬沖破蜀軍大營轅門。
馬背上的信使臉色慘白,手中高舉明黃詔書,嘶聲喊道:
“陛下有詔,讓大將軍姜維,即刻班師回朝!”
姜維接過詔書,指尖觸及錦帛的剎那,便知是司馬懿和黃皓的手筆——詔書熏了過量的龍涎香,朱批印泥里還混著金粉,奢靡得刺眼。
詔書寥寥數(shù)語,卻字字誅心:
“北伐勞師,空耗國力。今東吳異動,南蠻不穩(wěn),著大將軍即刻回防漢中,拱衛(wèi)成都。違者,以抗旨論?!?
趙廣一把奪過詔書,怒極反笑:“好個'拱衛(wèi)成都'!司馬懿、黃皓這幾個人,分明是怕我們功高震主!”
姜維望向狄道方向——城頭“魏”字大旗還清晰可見,郭淮的騎兵正在晨光中耀武揚威。
若再給他三日,哪怕拼盡最后一兵一卒……
“大將軍!”斥候踉蹌奔來,“曹訓(xùn)率三萬大軍出潼關(guān),距我軍不足百里!”
帳內(nèi)諸將面色驟變。
如今前有郭淮據(jù)守堅城,后有曹訓(xùn)鐵壁合圍,若抗旨不歸,蜀漢最后這三萬精銳,必將葬身隴西。
撤軍令下達時,重傷的士卒們默默撕下戰(zhàn)袍包扎傷口。
有人把斷刀插在隴西的紅土里,刀柄上刻著“克復(fù)中原”;
有人捧起一抔染血的泥土塞進懷中,低聲哼起故鄉(xiāng)的歌謠。
趙廣單騎斷后,銀槍挑飛三支追箭。
回望狄道城時,他看見夏侯霸獨坐城樓,舉著酒囊遙敬——不知是嘲諷,還是惺惺相惜。
行至劍閣,成都又派使者催促進京。
這次帶來的,是劉禪親手所書的《罪己詔》:
“朕德薄能鮮,致將士埋骨異鄉(xiāng)……”
姜維在雨中攥緊詔書,任由墨跡被雨水暈開,化作臉上的一道黑淚。
身后,兩萬五千將士的鎧甲映著蒼白的日光,像一條垂死的龍,緩緩爬回巴蜀的群山。
蜀軍緩緩?fù)巳雱﹂w險道,姜維勒馬立于棧道盡頭,回望北方。
劍閣位于金牛道最險要處,兩側(cè)峭壁如刀劈斧削,垂直高度逾百丈。
嘉陵江支流在此被山勢逼成一線急流,水聲如雷,終年不歇。
云霧常年在半山腰盤旋,從山下仰望,關(guān)城仿佛浮在云端。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浮生WX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浮生WX并收藏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