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WX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百一十三章 經(jīng)不起這樣的玩笑,出乎意料,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浮生WX,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guān)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guān)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楊修的父親楊彪,是個正統(tǒng)的儒學家,曹操則是個不拘小節(jié)的改革派,所以他是一個與曹操在政治上始終是對立。所以楊修死的第二個原因,是他隸屬于曹操對立面的政治陣營的一員,并非是僅僅因為有才與是袁家的外甥才死的。
在當時,曹操對曹丕和曹植兩人由誰來做太子繼承魏王一事是頗為猶豫的。
曹植子建才華橫溢,雖然曹丕文亦可觀,但是就文學才華來說,偏長于書札,于詩賦上的造詣比之乃弟曹植還是頗有距離的,所以作為本身就文采極好的曹操,也許在心里更傾向于曹植一點。
因為曹操此人身上本來就頗具詩人狂放不羈的氣質(zhì),而曹植頗有乃父之風,
楊修也曾經(jīng)說,好幾次曹植就差點做了太子,這其中作為曹植智囊集團中堅的丁儀、丁廙、楊修等人起了不小的作用,只是丁儀、丁廙兄弟與曹丕本就有私怨,事件的起因是因為曹操有感于丁儀父親勸自己迎漢獻帝的功德,便想把女兒嫁給丁儀,結(jié)果曹丕勸阻說丁儀的眼睛不好而事止,因此丁儀沒有娶到魏公主,所以丁氏兄弟便懷恨在心開始大力支持曹植奪嫡。
楊修作為曹操身邊的親信,當然必定是曹植和曹丕的爭奪對象了。
曹植做為一個名聞天下的才子,或許更對楊修的胃口,而曹植這個時候“特見寵愛”又兼主動示好,楊修遂順水推舟加入曹植一方參與了這次殘酷的奪嫡之爭。
但是,曹植和曹丕雖然在文學才華上是曹植占優(yōu),在政治和軍事才能上應(yīng)該說曹丕要勝一籌。
而且兩人身邊智囊集團的構(gòu)成也不一樣,曹丕的智囊是司馬懿、陳群、吳質(zhì)、朱鑠,這四人在曹丕身邊號稱為四友,這四人中,司馬懿、陳群的政治才能以及謀略應(yīng)該說公認是漢魏謀士和大臣中的上上之選,吳質(zhì)心計深沉,文才也佳,朱鑠的官位是中領(lǐng)軍,相當于的政委一職。
而曹植的智囊清一色的是文士,沒有什么政治和軍事經(jīng)驗,遠不如司馬懿、陳群、吳質(zhì)之流的老謀深算,這樣在斗爭中自然就差了一截?!坝胁挪摺钡臈钚藓彤敃r僅是朝歌長的吳質(zhì)在斗智中敗下陣去的記載,而且因此直接導致了曹操對曹植為人的懷疑。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吳質(zhì)可謂知己知彼矣,楊修空負才名,可惜不及吳質(zhì)的老謀深算,所思所行被其料中,因而反被暗算了一把,還連帶了主公曹植受疑,真是有苦說不出。
其余如解曹操在新建的園門中加“活”字為嫌闊,曹操寫“一合酥”解為一人一口酥,解蔡邕題邯鄲淳撰的曹娥碑“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字為“絕妙好辤(辭)”等等,都只能說明楊修的聰慧,然而只能說是小聰明,說過點甚至可以說只是猜文字謎的工夫好,并沒有見他與丁氏兄弟在政治和軍事上有什么建樹可言。
此后,曹丕因為曹植的文采極好,自己實在不是他對手,心里頗為著急,以至“悵然自失”,吳質(zhì)又一次逆轉(zhuǎn)了形勢,致使曹操再次對曹植有了看法。
曹操雖然有詩人氣質(zhì),但首先是個政治家,賈詡讓他看到了那個時代在立嗣問題上廢長立幼的利弊和前車之鑒,對于他來說,他死后維持政權(quán)的安定和長久才是第一位的,其他所有一切都可以讓路,包括自己個人的好惡。
而郭嘉、荀彧等人對他的長處評價中就有“善斷”一說,所以他馬上做出了決斷,于建安二十二年,立曹丕為魏太子。楊修在曹植失寵后,曾經(jīng)有意疏遠曹植,但是因為曹植畢竟是曹操的兒子,所以不敢過于明顯,還是保持了一定的來往密度。從這點也可以看出他是比較缺乏政治上的應(yīng)變能力的。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浮生WX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浮生WX并收藏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