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WX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百一十四章 身份的云泥之別,利大于弊,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浮生WX,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檀石槐將自己管轄的地區(qū)分為三部:從右北平以東,直至遼東,連接夫余、濊貊等二十多個城邑,為東部;
從右北平以西,直至上谷郡的十多個城邑,為中部;從上谷郡以西,直至敦煌郡、烏孫等二十多個城邑,為西部。
建寧元年(168年),漢靈帝即位后,幽州、并州、涼州的邊塞諸郡每一年都會遭到鮮卑的攻打,被殺死的、被搶掠的,不可勝數。
熹平六年(177年)八月,漢靈帝派遣烏丸校尉夏育由高柳出發(fā),破鮮卑中郎將田晏由云中出發(fā),匈奴中郎將臧旻率領南匈奴的屠特若尸逐就單于由雁門出發(fā),各自率領騎兵一萬多人,三路分兵出塞,意欲推進二千余里。
檀石槐命令東、中、西等三部首領各自率領部眾迎戰(zhàn)。
夏育等人遭到慘敗,甚至連符節(jié)和輜重全都喪失,各自帶領騎兵數十人逃命奔回,漢軍士兵僅戰(zhàn)死的人就多達十分之七八,只有十分之一的漢軍士兵回到漢朝。
光和元年(178年),當時鮮卑人口日益增多,農業(yè)、畜牧和射獵都滿足不了百姓生存,檀石槐于是親自巡視,他見到烏集秦水有幾百里寬闊,水不流動,水中有魚,但沒辦法得到魚。
檀石槐聽說倭國人善于用網捕魚,于是向東進攻倭國,俘獲一千多家的倭國人,將他們遷到秦水邊居住,要他們捕魚,以彌補糧食不足。
檀石槐此舉促進了鮮卑的社會發(fā)展。
但由于當時形勢所限,鮮卑尚不是一個統(tǒng)一的民族,檀石槐死后,聯盟瓦解,鮮卑又分裂為許多互不相屬的分支。
光和四年(181年),檀石槐去世,時年四十五歲,他的兒子和連繼任首領之位,自此鮮卑又暫時衰落下去,鮮卑的分支烏桓雖然出現了一個蹋頓,但還是不如之后的軻比能聲勢大,
在漢獻帝初平年間(公元190年-193年),丘力居單于死亡,丘力居嫡子樓班年紀較小,蹋頓是丘力居的從子,有勇武智略,被選為代理單于。
蹋頓統(tǒng)領右北平、漁陽、上谷三郡的烏丸部落,各部眾都聽從他的號令,深受部族的擁戴信服。
建安初年(公元196年),袁紹與公孫瓚相持不下。
蹋頓派使者來見袁紹,請求和親,并派軍隊幫助袁紹攻打公孫瓚,最終擊敗了公孫瓚。
袁紹假托朝廷名義,賜給蹋頓、難樓、蘇仆延、烏延等人單于稱號及印綬,并與烏桓聯姻。
袁紹將宗人的女兒嫁給烏桓首領為妻,鞏固了聯盟。
此時樓班已經長大成人。
難樓、蘇仆延率領部眾擁戴樓班為單于,蹋頓為王。然而蹋頓仍然負責出謀劃策。
蹋頓代樓班為代理首領,是三郡烏桓的最高掌權者;
至樓班成年,兄弟二人并未因權力重新分配發(fā)生內斗。
三郡烏桓為鞏固故有的統(tǒng)治和維護既得利益,雖立樓班為單于但仍尊蹋頓為王,蹋頓憑借本身的才智和與袁氏聯姻積累的政治資本掌握著三郡烏桓的實權。
此時,三郡烏桓的最高統(tǒng)治者為樓班,其次為冒頓,再次為峭王、汗魯王,金字塔式的上層統(tǒng)治結構保證了三郡烏桓的持續(xù)與穩(wěn)定。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浮生WX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浮生WX并收藏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