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WX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百三十章 缺錢,魏國的軟肋,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浮生WX,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曹爽知道桓范所說的赭石應該指的是赤鐵礦,古人發(fā)現(xiàn)當某地上方出現(xiàn)紅褐色的赤鐵礦,下面就會出現(xiàn)大型鐵礦,
便繼續(xù)開口道:“這赭石想來只要到了地方,在地面上發(fā)現(xiàn)紅褐色的礦石,便能斷定地底下又沒有鐵礦了,只不過這樣的法子是要多耗費些人力、物力了?!?
桓范接話道:“是啊,但為了大魏更加強大,耗費這些人力、物力便是微不足道的了?!?
這種鐵礦通常是指矽卡巖型鐵礦,我國著名的大冶鐵礦就是這一類型的鐵礦。
在成礦時,熾熱而富含鐵元素的礦漿侵入碳酸鹽巖中而生成鐵礦石。
在主要成礦期可以出現(xiàn)大量磁鐵礦礦石,而在后期過程中形成黃鐵礦和菱鐵礦等礦石。
當然,這里的赭石也就是赤鐵礦可能是在成礦期伴生的,但更有可能是各種鐵礦石由于后期的風化作用而形成赤紅色鐵礦石。
在大型的鐵礦中,高品位的鐵礦石暴露于地表后被風化形成赤鐵礦,而古人在找礦時就根據這些出露的赭石尋找下面富集的鐵礦石。
磁石也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磁鐵礦,由于古人發(fā)現(xiàn)磁鐵礦可以吸引許多鐵磁性礦物,因此認為它有母性之仁慈,所以叫它磁石。
這一口訣往往指斑巖型銅礦,斑巖型銅礦的發(fā)育與氧逸度密切相關,在成礦早期,氧逸度適合銅、金兩種金屬的成礦。
而在晚期,氧逸度已經不適合成礦時,就會有磁鐵礦的出現(xiàn)。因此,當廣泛出現(xiàn)磁鐵礦時,其下部很可能有銅、金等礦物的出現(xiàn)。
這里的鉛主要是指方鉛礦,而銀則是自然銀或輝銀礦。
這里提到的自然銀雖然是次生的,但也往往與輝銀礦伴生,賦存于鉛銀礦床的氧化帶中。
而原生的輝銀礦則是中、低溫熱液礦床中的常見礦物,這種礦床同時也發(fā)育方鉛礦的礦石。
方鉛礦與輝銅礦在成礦過程中緊密聯(lián)系,經常見到二者連生。
古人對于這點的認識也尤為深刻,“鉛乃銀之母,銀乃鉛之精也”,雖然二者的形成可能并不能相互促進,但是不難看出這兩種礦石緊密的共生關系。
這則找礦口訣就不太適合現(xiàn)在的探礦了,丹砂和自然金兩種礦物通常分別存在于各自的原生礦脈中,極少數(shù)可能有共生關系。
然而,古人對于汞和金的成礦研究并不成熟,當時的汞礦和金礦都以砂礦為主,因此會出現(xiàn)汞和金共生的砂礦床,所以在當時根據這條口訣在當時找礦還是比較準確的。
上有陵石下有鉛、錫、赤銅這條口訣不僅僅適用于以鉛為主的鉛鋅銅多金屬礦床,也適用于與銅、鉛、鋅共生的錫礦床和赤銅礦礦床。
這些礦床因為富含硫化物、氯化物和銅離子,所以在表生風化過程中,會形成一些孔雀石。
當然“上有陵石下有錫”和“上有陵石下有赤銅”這兩種情況也是古人根據實際探礦現(xiàn)象總結出的經驗。
上有銀者下有鉛,這一條口訣看起來是和第三條完全相反的結論,但其實在古代采礦中的應用也十分廣泛。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浮生WX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浮生WX并收藏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