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WX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五十五章 徐徐圖之,持續(xù)一千多年的斗爭,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浮生WX,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guān)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guān)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柏靈筠笑著道:“夫君能有此心真是我大魏百姓之福啊,但此事也不能過于心急,畢竟這匈奴之禍可是由來已久,從西周烽火戲諸侯之時到現(xiàn)在,這么多代的帝王將相都沒能徹底解決,還得徐徐圖之方為良策啊。”
曹爽點頭回道:“靈筠說的對,這可是持續(xù)了一千多年的斗爭,還是急不來。”
匈奴之禍由來已久,匈奴是何時開始入侵中原的?大部分人想到的應(yīng)該是秦朝,因為秦始皇所修筑的長城,不就是為了抵御他們的嘛。
秦始皇三十二年,秦軍大將蒙恬將匈奴趕出河套與河西走廊地區(qū)。
為何在秦之前,沒有匈奴入侵的記載?
其實秦之前,匈奴早已存在,只不過那時候?qū)λ麄兊姆Q呼并不是匈奴,而是戎狄。
比如西周時期,就是那個烽火戲諸侯的周幽王,便是死于犬戎之手,周王室的財物也被犬戎掠奪,
犬戎劫掠北方各國邊境的事情時有發(fā)生,最早是從春秋時期就開始了,直至戰(zhàn)國及秦朝時期,趙與秦兩次擊敗了來犯的北部邊境的匈奴人,一時間,這支北方的彪悍蠻族不敢輕易南下,當然這只是暫時的。
在北方,廣漠的草原,自然的曠遠向來都掩蓋不住草原王者的野心。
他們騎馬征戰(zhàn),大殺四方。在這一方廣袤的舞臺上,各族交戰(zhàn),生死存亡,無論是生存環(huán)境還是各部落之間的爭斗都比中原之地殘酷得多,畢竟匈奴人沒有周禮,
對此,太史公在《史記·五帝本紀》道:“北逐葷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野?!?
在《史記·索隱》注:“匈奴別名也。唐虞已上曰山戎,亦曰熏粥,夏曰淳維,殷曰鬼方,周曰儼狁,漢曰匈奴?!?
隨著社會歷史的發(fā)展,在我國北方活動的不同的氏族和部落,如葷粥、鬼方、獫狁、“戎“、“狄“等,通過不斷地相互戰(zhàn)爭,各個氏族得以融合,最后便成就了匈奴。
那匈奴一代代人一直南下入侵中原也是有原因的,
自公元前3世紀,也就是秦朝時期,匈奴逐漸興起,當時主要分布于阿爾泰山以東的鄂爾多斯高原(當時稱“河南地”亦或是“新秦中”)。
鄂爾多斯高原處于黃河“幾”字形的懷抱,東南部與黃土高原相接,北部與沙漠接壤。緯度雖不高,但處在高原之上,導致溫度較低。
匈奴就在這片土地上,不斷繁衍、發(fā)展、壯大,在公元前176年至公元前128年,也就是漢朝,達到鼎盛時期。
作為游牧民族的匈奴,只能用“靠天吃飯”來形容。因為匈奴所處之地,并不適合耕作,只能畜牧為生。
哪里的草茂盛,就需要遷移到哪里,這樣才能給所養(yǎng)殖的牛、馬、羊提供好的環(huán)境。
而到了冬季,氣候寒冷,缺少過冬的糧食。在這樣惡劣的自然條件下,匈奴的生活并不好過,畢竟他們又不像中原人那樣種地。
因為要隨著季節(jié)的變化,來回遷移,不能定居,便難以發(fā)展出城市聚落,一直是部落狀態(tài),導致財富很難累積。
在安穩(wěn)的年代還好,如果遇上一些天災(zāi),如暴風雪,冰雹這些,所養(yǎng)殖的牛羊一旦被凍死,生存都十分困難。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浮生WX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浮生WX并收藏爽帝:從高平陵事變開始逆襲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