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老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86章 入神,我為文圣,一言以定天下事,余老九,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之后的日子,蘇錦書每天都去儒道院讀書。
讀的也一直都是那本《詩經(jīng)》。
因為她的緣故,再加上書院里有傳言,凡是書院學子,只要愿意,就都可以去儒道院讀書。
所以第二天便有學子跟著也去了儒道院。
許知行也不趕他們走,也不上課,依舊只是給他們一本《詩經(jīng)》。
到了第三天,儒道院的學生越來越多了。
課堂里的一共十二個座位,一下子便座無虛席。
只是課堂里的氛圍有些奇怪,既沒有先生講課,也沒有朗朗讀書聲。
所有人都在埋頭看書。
當然,埋頭看書只是表面,除了蘇錦書之外的那十一個學子,全都是另有所圖。
其中有絕大部分人根本無心讀書,桌子上那本《詩經(jīng)》也只是匆匆看了幾眼,發(fā)現(xiàn)并不是科舉要考的經(jīng)義,便不再上心了。
所有的注意力全都放在了蘇錦書身上。
還有膽大的學子,裝作看不懂書上內(nèi)容,專門跑過去跟蘇錦書搭訕,向她求解。
蘇錦書性子溫婉,雖然猜出來他們另有所圖,但還是耐心的講解。
實在是被問得煩了,蘇錦書便告訴他們等他們一字不落的背下來后,先生就會來給大家講解。
只是這些學子哪里有什么心思背這種根本不會考的內(nèi)容?
頂多只是表面做做功夫。
四五日后,見蘇錦書始終不為所動,那些人也漸漸熄了心思,不再來了。
畢竟他們還有真正的學業(yè)要完成,科舉之事,可耽誤不得。
儒道院課堂里的學子換了一批又一批,這些許知行都看在眼里。
他也并不在意。
因為這些人中,還是有三個始終留在課堂里的。
看他們的表現(xiàn),確實是被書本上的內(nèi)容吸引了。
或許一開始這三個學子來儒道院的意圖也不是來讀書,但之后心態(tài)能得以轉變,就很不錯了。
十天過后,儒道院再次冷清了下來。
只剩下除蘇錦書之外的三個學子。
十天不見蹤影的許知行也總算是露面了。
幾人紛紛起身見禮,并沒有因為許知行看上去年輕就對他看不起。
哪怕那三名學子幾乎看上去都比許知行年紀大也不例外。
這些天他們熟讀《詩經(jīng)》,已經(jīng)想明白一個道理。
讀書這么多年,他們從未聽說過這本詩集,里面的內(nèi)容更是聞所未聞。
但不可否認,這本詩集中那些詩歌都極為不凡。
若無意外,這些詩歌很有可能就是出自眼前這位年輕先生之手。
能寫出這么龐大數(shù)量且質量極高的詩歌的人,必定有著驚世之才。
跟這樣的人讀書,絕對值得。
許知行帶著微笑,招呼大家坐下。
落座后也不啰嗦,直接開講。
一身浩然之意自然而然的溢散開來,包裹了整個儒道院。
讓蘇錦書和其他三人不由自主的陷入許知行所講的內(nèi)容意境之中。
令他們很自然的便理解了許知行講課內(nèi)容的精華。
不僅如此,許知行一旦開始講課,天地間的文道氣運便會自發(fā)的向這個地方匯聚。
儒道院里幾人,立即感覺頭腦清明,文思敏捷,似乎連悟性都提高了不少。
一堂課從早上講到了下午。
知道許知行停了下來后,他們才從那種美妙的意境中回過神來。
“好了,今天的課就先講到這里,桌子上還有一本書,你們拿回去溫習。”
說罷,許知行便起身離開了。
幾人連忙起身,躬身行禮道:
“恭送先生?!?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我為文圣,一言以定天下事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余老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余老九并收藏我為文圣,一言以定天下事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