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溪居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04章 倉促應戰(zhàn)(下),春秋:內嫂勿怕,我來救你,楓溪居士,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正因如此,諸滑郢始終心懷感激之情,將這份知遇之恩銘記于心。
從性格上來說,諸滑郢是一個典型的忠君愛國之士,他那骨子里流淌著的,盡是對君主的忠誠以及對國家的熱愛。
與此同時,他還是個行事中規(guī)中矩之人,謹遵禮法道義,幾乎不可能去做出任何超越常規(guī)或者出格的事情來。
這樣的人物設定,注定了他會在面對各種復雜局勢時,堅守自己的原則底線,不為外界所動搖。
此時,朝堂之上一片肅穆,眾多文臣武將紛紛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和態(tài)度。然而,眾人的目光卻不約而同地投向了站在一旁的范蠡與文種二人。這兩位可稱得上是越國的哼哈二將,其地位舉足輕重。
先說那范蠡,他如今官居上大夫之位,可謂是位高權重。平日里,他憑借著自己的所謂智慧和謀略,深受越王勾踐的器重。
而文種,則是以機要謀士之名聞名于朝野。他思維敏捷,計策百出,常常能在關鍵時刻為國家“出謀劃策”,化解危機。
面對如此重要的時刻,越國給予了他們高官厚祿,以顯示對他們的信任和倚重。因此,他們自然也不能沉默不語,必須要有所表示,否則難免會被人落下口實,甚至可能引起越王的猜疑。
因此,范蠡與文種對視一眼,雙方便心領神會,前者出班表態(tài)道:“下臣贊同大王之意,為今之計越國或有滅國之危,唯有大王親率大軍抗擊闔閭,越國上下方可同仇敵愾。下臣愿追隨大王左右痛宰吳犬,雖死無悔也!”
“下臣附議,此戰(zhàn)吳國大舉入侵,毫無道義可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故此,越國必勝!”文種隨后慷慨陳詞道。
實際上,他們兩人內心深處對越國并不抱有太大的期望和信心。所謂的正義與否,不過是些毫無意義的空話罷了,只是弱小國家用來維護自身顏面的說辭而已。
畢竟身處春秋末期這個時代,社會秩序已然崩壞,完全就是一個弱肉強食、強者為尊的世界。
那些強大的國家若要攻打弱小的國度,又何須尋找什么冠冕堂皇的借口呢?就算將其滅掉,也不會有人為此多說半句。
而這兩個人,其實乃是楚國暗中安插在越國的眼線。對于他們而言,無非就是陪著勾踐去豪賭一場。
倘若這場賭博最終獲勝,那么他們自然能夠繼續(xù)留在越國享受高官厚祿,過著錦衣玉食、逍遙快活的日子;可要是不幸賭輸了,那也無妨,大不了就返回楚國便是,總歸不會落得個凄慘下場。
最好么,吳越兩國打個你死我活,元氣大傷,越國被滅,那時吳國茍延殘喘,那樣楚國說不得還有機會滅了吳國。
勾踐聽著眼前這兩位心腹大臣所言,臉上逐漸浮現出一抹滿意之色。他們所說之話,仿佛一把鑰匙,精準地打開了他內心深處那扇緊閉已久的門扉,直抵其心坎最柔軟之處。
對于這場即將到來的戰(zhàn)役,其實勾踐心中并無十足把握。然而,自從登上王位之后,他深切感受到朝堂之上眾多文武官員對自己并非完全心悅誠服。
盡管表面上大家都遵循禮數、各司其職,但那種隱隱約約的抵觸與質疑始終如影隨形。
所以,此次戰(zhàn)爭于他而言,不僅僅只是一場簡單的軍事較量,更是一次絕佳的機會——一個能夠讓他在眾人面前樹立起絕對權威和崇高威望的難逢之機!
只要能在這場戰(zhàn)斗中取得勝利,那些曾經心存疑慮甚至暗中不服之人必然會對他刮目相看,從此死心塌地追隨左右。如此一來,他便可真正坐穩(wěn)這越國江山,一展宏圖霸業(yè)!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春秋:內嫂勿怕,我來救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楓溪居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楓溪居士并收藏春秋:內嫂勿怕,我來救你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