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溪居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71章 閼蓬苦心,春秋:內(nèi)嫂勿怕,我來救你,楓溪居士,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此事恐有待商榷,雖兵者詭道也。然亦當光明正大擊敗之。王子越乃越國名將,若吾吳軍生擒之,則軍中士氣大漲,此后吾軍乘勝追擊,伐越大業(yè)可成。”孫武語氣鏗鏘有力。
他的話語所傳達出來的意思已經(jīng)再清晰不過了,派遣刺客去行刺敵國的大將這種行為,無論如何都算不上是正人君子會采取的手段。即便最終真的能夠順利地將王浩鏟除,但這樣做并不能夠起到鼓舞己方軍隊士氣的作用。
這里面還有另一層深意需要考慮進去:要知道,除去王浩這位越國新一代軍中的核心人物——堪稱“中流砥柱”一般的存在之外,像諸稽郢和靈姑浮等將領同樣也是越軍當中極為出色且得力的戰(zhàn)將。而且,這幾人與王浩向來交情深厚。
倘若有一天王浩不幸遭受到來自吳國一方的暗殺而身亡,那么可以想見的是,他們絕對不可能對此無動于衷、袖手旁觀。屆時,整個越軍必然會因為此事而同仇敵愾起來,正所謂“哀兵必勝”。
如此一來,越軍內(nèi)部可謂是眾志成城、齊心協(xié)力,每一名士兵皆懷著保家衛(wèi)國的堅定信念和無畏勇氣,這樣的精神狀態(tài)必然會使得越軍的整體戰(zhàn)斗力得到大幅提升。
而這一情況對于吳國即將展開的對越國的大規(guī)模征討軍事行動而言,無疑將帶來巨大且極為不利的影響。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闔閭和伍子胥對此卻持有不同看法,他們并不認同這種觀點。在他們眼中,王浩這個人固然有些真才實學和能力,但要說他對于整個越國以及越軍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那實在是言過其實。
盡管王浩自身確實具備一定的本領,但遠未達到能夠主宰越國朝廷決策的程度。
更為關鍵的一點在于,闔閭和伍子胥心里都很清楚,王浩之所以能夠在越國如魚得水、聲名鵲起,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得益于老越王允常對他的格外賞識和器重。
若要講得再直接一些,那就不得不提及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王浩“睡服”了老越王允常的大女兒,他闔閭的前兒媳、越國的長公主這個“克夫”的寡婦。也正因如此,王浩才能在越國獲得如此多的機遇和資源,并逐漸嶄露頭角。
然而時至今日,允常已然駕鶴西去,越國的王座易主,換成了與王浩關系不睦的勾踐。這勾踐絕非善茬,他對王浩的不滿由來已久,倘若吳國那邊派人將王浩暗中除掉,只怕勾踐會高興得連睡覺都會笑醒過來。
且說這越國的朝堂之上,亦非風平浪靜之地。想當初,王浩成功平定了越軍在固陵的叛亂,但在此過程中卻重傷了越國的大將莫不邪。而這莫不邪,乃是越國大將軍石買的心腹愛將。
就在去年的時候,石買連同其黨羽——行人 大夫曳庸,唆使莫不邪率領固陵的越軍趁著楚昭王熊軫和越國的長公主姒瑾會面之際,悍然發(fā)動宮廷政變。
這場變故之慘烈,以至于最終不得不誅殺莫不邪以平息事態(tài),并且還將石買與曳庸二人打入天牢囚禁起來。如此一來,王浩算是徹徹底底地把他們及其一眾黨羽給得罪透了。
最為糟糕的是,勾踐這個糊涂蛋簡直就是被豬油蒙住了心智。他剛剛坐上越王寶座,便迫不及待地將石買和曳庸從那暗無天日的天牢之中放了出來。
他似乎全然忘卻了究竟是誰曾絞盡腦汁地助他登上這至高無上的寶座,又有哪些人曾處心積慮地百般阻撓他君臨天下。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春秋:內(nèi)嫂勿怕,我來救你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楓溪居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楓溪居士并收藏春秋:內(nèi)嫂勿怕,我來救你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