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后的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02章 標點符號和拼音,從崇禎開始的祖宗集會,千年后的我,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guān)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guān)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朱元璋這次過來,本意只是想解決一下四兒子的就業(yè)問題。
現(xiàn)在落實到位了,原則上該回去了。
但老朱是何許人也,那是雁過拔毛的人物。
既然來了一趟,指定是不會空著手回去的。
加上現(xiàn)在和姜餅混熟了,說話也逐漸肆無忌憚了起來。
又纏著對方收獲了一波東西。
之前在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已經(jīng)開始下令回收大明寶鈔,雖然有朝廷抄底,但由于之前的大面積濫發(fā),也無法真正做到1:1進行銀子兌換的。
經(jīng)過李善長一干人等的商討后,一致決定可以一邊發(fā)行新鈔,以舊鈔換新鈔的方法來短暫過渡,同時再輔以銀子匯率。
不過嘛這個比例就低了一些,眾人加上戶部全體官員加班加點算出來的一個最符合當前朝廷稅收和國庫存銀的兌換比。
即便做不到一比一,但也比之前無下限貶值,都快不如一張廁紙的大明寶鈔好啊。
于是許多人紛紛選擇兌換成銀子,只有拿在手中能真正消費的錢才能算錢。
至于新幣的發(fā)行,卻有些無人問津。
沒辦法。
之前被大明寶鈔給坑慘了,現(xiàn)在想想無論是百姓還是官員們多多少少都有些后怕。
但這樣一來不行啊。
朱元璋發(fā)行新鈔的本意就是為了帶動經(jīng)濟的同時,逐漸廢除原先難以攜帶銀子和銅幣。
眼見所有人都對新鈔不感冒。
在和兒子商論過后,他決定從官員當中強制執(zhí)行,同時京城地區(qū)也試行新鈔的使用。
之后更是一連串頒布了許多措施,包括往后稅收新鈔等價于同面值的銀兩,嚴格限制新鈔發(fā)行數(shù)量,同時民間嚴厲禁止偽造新鈔,一經(jīng)查出,格殺勿論等等。
總算是讓百姓們吃了記定心丸。
京城的人們試著去接觸這些新發(fā)行的寶鈔,竟然意外的好用。
面值從最低的一文、五文、十文、百文、五百文到一千文不等,分別等價于同面值的銅幣,在任何地方都具備效益。
同時也能在京城新出現(xiàn)的一種大明國家銀行的錢莊里面進行兌換。
如果更喜歡使用銅幣或者銀兩,憑借對應的新鈔就能從中兌換出相同的錢幣來。
這一系列的東西都讓京城百姓們逐漸接受了新幣的施行。
甚至在買東西的時候,由新鈔進行購物,那就是真正的一分錢一分貨,就算想要進行大額交易時,也只需拿出一疊新鈔即可。
存放在身上十分的輕便,不似銅幣和銀子一樣沉重。
漸漸的,京城竟掀起了一股新鈔熱。
所有達官貴人的家眷和小廝都以使用新鈔為榮,那些還在使用銅幣和銀兩的人被其視作沒見過世面的土包子,鄉(xiāng)下人。
這樣的風潮也由過往的行商們逐漸帶到全國各地。
朱元璋相信,用不了多久,新鈔就能徹底取代舊時代錢幣,在大明普及了。
做成功了這么一件事,他自然也要開始著手新學的改革措施。
隨著他思想的越來越先進,是真正覺得朝堂上那些八股取士的臣子思想是如此的愚昧。
哪怕有些新潮思想出現(xiàn),也會在瞬息之間淹沒在八股文的浪潮中。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從崇禎開始的祖宗集會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千年后的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千年后的我并收藏從崇禎開始的祖宗集會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