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后的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65章 洪承疇的愚弄,從崇禎開始的祖宗集會,千年后的我,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guān)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guān)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過崇禎對于洪承疇的恨,可不只是來自于對方的屈節(jié)侍清。
實際上在當時那種情況下(崇禎已死之后),許多人覺得明朝沒有希望了,不管你是歸隱山林也好,你是繼續(xù)對抗清廷也罷,乃至于最后為了榮華富貴亦或者茍延殘喘而選擇投降,崇禎都能接受。
這是個人的選擇,雖然無法原諒那些貳臣,卻也談不上什么恨。
這畢竟是人之常情,在那種情況下,能保留住最后的氣節(jié)之人畢竟是少數(shù),大部分為了茍活,選擇出賣自己,也是情有可原。
崇禎對于洪承疇的恨,來自于自己被對方玩弄欺騙。
在洪承疇的身上,崇禎可謂是顏面盡失。
洪承疇被俘后。
一開始因為從錦州逃亡的人告訴吳三桂,說清軍把洪承疇押往錦州城北無極王(即鄭親王濟爾哈朗)營盤內(nèi)處死,并說“洪督師臨砍時,只求速死”。
于是乎,崇禎從吳三桂那里得來的消息,這是一個大忠臣?。?
在這種已經(jīng)被俘虜了的情況下,寧死不屈,可敬可嘆,簡直是值得重點宣揚的對象。
誰都知道,如今的大明徹底成了內(nèi)憂外患的局面,明朝末年之勢已經(jīng)逐漸突顯,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大明似乎已經(jīng)無力回天了。
這種情況下,崇禎急需一個正面形象來挽救自己帝國的聲譽。
同時,也希望用這個正面形象的正面人物,讓許多的愛國有識之士能在此刻挺身而出,奮不顧身的拯救大明于水火之中。
就這樣,不明所以,被蒙在鼓中的崇禎興高采烈的為群臣講述了洪承疇的事跡,并且在四月十二日下旨稱贊“洪承疇節(jié)烈彌篤”,并指示“速與優(yōu)旌,以慰幽忠”。
可以說是給足了這個大臣面子。
圣旨一經(jīng)發(fā)出后,整個天下都知道了這是一位如文天祥、岳飛一般精忠報國的臣子,可歌可泣,值得尊重??!
并且,當時洪承疇家仆陳應安等從亂軍中逃回北京,也向朝廷報告洪承疇“殉難”始末,稱洪承疇被俘后“罵賊不屈,惟西向叩頭,稱天王圣明,臣力已竭,死之。從來就義之正,未有如臣家主也”。
聽到這個消息的崇禎也是十分配合,立馬震悼痛哭,下令設祭壇于朝天宮前,準備親自前往祭奠。
甭管他究竟是真情流露,還是只是為了在大臣面前做足樣子,好感化那些有識之士。
但該說不說,一個皇帝能為臣子做到這種份上,夠可以了吧?
夠給面子了吧?
這種情況下,洪承疇如果沒死,豈不是太對不起崇禎的一番感情了?
到了六月,崇禎下旨,對洪承疇賜祭九壇(一說十六壇),設立祠堂,議定謚號。
他臨軒垂泣,說:“我不曾救得承疇?!?
而負責恤典的禮部侍郎王錫袞提醒道:“因關(guān)外諸逃將塘報游移,并無確據(jù),其意恐以抗節(jié)之忠,形其偷生之丑,以惑兵部。臣兩次行咨兵部,俱不回復?!?
直到后來,崇禎聽說洪承疇降清的消息,才知道自己被騙了。
堂堂九州的皇帝,被一個小小的洪承疇耍來耍去,你說他能不怒嗎?
這種遭遇叛徒的事情,放在誰的身上都不好受,何況是這樣一位掌管著九州萬方的皇帝。
更別提這位皇帝在之前可是給足了面子。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從崇禎開始的祖宗集會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千年后的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千年后的我并收藏從崇禎開始的祖宗集會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