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菊南山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44章 你怎么來了,穿越大明之秉國太后,種菊南山下,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命薊鎮(zhèn)總兵趙率教、遼鎮(zhèn)總兵祖大壽,關閉薊遼邊墻外的榷場,加強防守,防止蒙古人偷襲。
同時八百里加急,傳諭洪承疇,加強西北邊墻的防守,防止餓急了的蒙古人突入邊墻劫掠。
兵部緊急調(diào)運糧草武器等物資,送往各邊鎮(zhèn)備用。
一時間,從京師往九邊軍鎮(zhèn)的官道上,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一派大戰(zhàn)將至的緊張氣氛,無他,大明立國兩百多年,蒙古始終是最大的威脅,在文官們的認識里,蒙元是比后金更大的威脅。
蒙古人自己還沒打起來,大明這邊先做好了防御準備。
青城里的順義王卜失兔也收到了聯(lián)軍即將來犯的消息,嚇得他趕緊向大明求救,張薔下旨,令孫傳庭全權(quán)處理。
天子平安,決定親自到宣府觀看蒙古人的這場世紀大戰(zhàn)。
消息一出,朝臣們大驚失色:禮部尚書錢士升、左都御史劉宗周、連很少對軍事部署發(fā)表看法的刑部尚書鄭三俊,也上書反對天子親身涉險:“天子尚未大婚,帝國還沒有接班人,自古君子不立危墻之下,請陛下為江山社稷,三思而行?!?
意思是,你已經(jīng)不是小孩子了,做事不要任性而為。
內(nèi)閣中,韓爌也不贊成平安去涉險:“刀箭無眼,萬一蒙古人轉(zhuǎn)攻我大明,陛下就算全身而退,也有損威名啊?!?
一個臨陣逃跑的天子,在百姓和朝臣中還有什么威信?后世史書怎么寫他?
孫承宗和袁可立,卻是贊成平安去往前線的:“宣大邊墻,經(jīng)過這幾年的修整,各處的豁口都修補好,蹲堡里共架設了一千多門大明火炮,兵精糧足,固若金湯。
且陛下親臨前線,一來鼓舞邊軍士氣,二來震懾蒙古諸部,臣是贊成的。”
兩位老臣沒有明說的是,大明準備了十幾年,這一次收服蒙古之戰(zhàn),值得史書大書一筆,天子必須親征啊,總不能讓功勞被孫傳庭一人得了……
兵部尚書李邦華、戶部尚書畢自嚴、工部尚書倪元璐、工部左侍郎盧象升、工部右侍郎畢懋康、右都御史朱燮元,全都上書,支持天子親臨宣府,組織防務。
最終由顧問小組投票決定,支持天子朱慈煌,親臨宣府主持防務。
裕安太后張薔下旨,此次護衛(wèi)天子西征的,除了內(nèi)操軍兩個衛(wèi),還有京營的兩支部隊,統(tǒng)領四支部隊的,乃是當年隨天子消滅后金的京營四大前鋒,如今京營的四大金剛:曹變蛟、吳三桂、周遇吉、黃得功。
平安的五位伴讀,也隨駕前往,御馬監(jiān)總監(jiān)方正化,總領后勤糧草,黑衣僧人法安大師也護衛(wèi)在左右,外人只當他是皇帝的師傅,隨行保護天子安全的,卻不知他擔負著往來的情報傳遞重任。
九月初十,重陽節(jié)剛過,平安在得勝門外率隊出發(fā),在王子義的身邊,他發(fā)現(xiàn)了一位男裝打扮的隨從,正目光爍爍地望向他。
“你怎么來了?”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穿越大明之秉國太后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種菊南山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種菊南山下并收藏穿越大明之秉國太后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