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菊南山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58章 捷徑,穿越大明之秉國太后,種菊南山下,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guān)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guān)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張族長得到支持,攤著手對眾財主道:“是不是?是不是?諸位不信張某,還不信兩位老父母么?”
他又給出解決方案:“招不到青壯男子,也可以招募青壯婦人嘛,我張家村招募的三十多人,就有一半是婦人,還有幾位是五十多歲的老把式……”
一位瘦高個站起來打斷他的話:“張族長,實話說了吧,往年年景不好的時候,許多鄉(xiāng)民要么向我等借貸,要么賣地……今年,鄉(xiāng)民們找到了掙錢的門路,唉,我等卻還要花大價錢請短工,實在是艱難啊?!?
其他人也紛紛附和,朝廷出的這一損招,讓他們放不了高利貸,買不到低價農(nóng)田,雇不到廉價勞動力,這不是擋他們的財路么?
張族長卻還要和他們搶人,還給那么高的工價,這不是存心氣他們么?他們不敢罵朝廷,還不敢抱怨張友和?
張族長明白了,這些人跟鄰村的王老財一樣,一心想趁著今年天災(zāi),放高利貸,買低價地,大發(fā)橫財。
他恨死這些人了,以前,張家村被這些人逼得賣田賣地,賣兒賣女,后來,還是薔姐兒出了頭,做了太后,這些年才慢慢將田地買了回來。
他哈哈一笑,笑意卻不達眼底:“蔣老財,你那本老黃歷,得換換了……你以為鄉(xiāng)民們是傻的?放著銀行的低息貸款不借,會去你家借高利貸?房山縣城,就有建設(shè)銀行和大明中央銀行的支行!
再說了,就算受了災(zāi),朝廷也會發(fā)放糧票,鄉(xiāng)民拿著糧票,就能到鎮(zhèn)上的供銷社里買平價糧,田地是咱農(nóng)家的命根子,沒到絕境,誰家會賣地?
我老張奉勸大家,要地的話,去遼東買吧?!?
別再做那些斷子絕孫的壞事了。
眾財主都沉默了,知道他說的是實話,自從兩家銀行開到縣城,他們的高利貸,就再也放不出去了。
黃輥和何文信一聽他這話就急了,何文信忙道:“張族長,這話頭打??!今年朝廷可沒有賣地的計劃?!?
朝廷不賣地,但會給移民免費分地!
要知道他們的考績里,就有一項是新增人口,朝廷號召往遼東移民,許多收到消息的佃戶人家,都報名要去遼東,一家十口八口,一落戶就有四五百畝黑土地。
去年冬旱連著今年春旱,財主家可不會減租子,許多赤貧的佃戶人家,紛紛退租,報名要移民去遼東。
走的人太多,兩位官員的考績就難看了,所以他們根本不想底下的百姓,遷移去遼東,偏偏這又是中央的指示,不好明著對抗,他們只好減少宣傳,捂住消息,盡量減少移民數(shù)量。
眼前這些人都是財主,走一位財主,比走十位鄉(xiāng)民還讓他們難受,所以何文信忙截住張族長的話頭,他解釋道:“張族長的土地債券,是去年買的,現(xiàn)在朝廷可不會再賣遼東的土地了……”
眾位財主見張族長推三阻四的,料定就算請來兩們父母官,也無法阻止張家村招募青壯,況且人家說的也有道理,涿州兩萬青壯,人家才招一千人,能有多大影響?
他們只看到張家村憑一村之力,拉高了雇工價格,擋了他們的財路,現(xiàn)在想來,張友和一個老農(nóng)民,何德何能就能左右涿州的行情了?
大頭還在京師!就算張家村不請人,這人手啊,照樣緊缺!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穿越大明之秉國太后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種菊南山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種菊南山下并收藏穿越大明之秉國太后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