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菊南山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46章 冬捕,穿越大明之秉國太后,種菊南山下,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跟在吳三桂身邊的漁把頭,正是葉赫舒拉,葉赫部屬海西女真,部族生活在松花江畔,葉赫部的男子,都是捕魚的好手,葉赫舒拉從小就跟著父祖在江里捕魚,從老一輩那里,學到不少捕魚的訣竅。
被擄到沈陽后,由于后金缺糧,他也長年在遼河、松花江打魚來充著軍糧,練就了一身捕魚的本事。
明軍來俘虜營里召集會打魚的好手,葉赫舒拉立即就報了名,他牢記著漢人軍醫(yī)為他弟弟蘇魯治病的恩情,總想找機會報答這份恩情。
族中其他三名青壯,也隨他報了名。葉赫舒拉還拉上了隔壁那位,被從北山擄來的野人兄楊古安,一起來捕魚。
在俘虜營,別人的雪窩子都是朝南邊開門,只有這位楊古安的雪窩子,門是朝北開的,每日里除了吃飯,就坐在門口,呆呆地望著北方出神。
葉赫舒拉帶著他和族里的三名青壯,加入了吳三桂的捕魚隊,在隊里,他們能與漢人士兵一樣,每日吃三頓,每頓都有一塊大餅,湯隨便喝。
野人楊古安,第一次拿到那塊足有一斤重的大餅時,忍不住嗚嗚嗚地大哭起來。
“他哭啥呢?”吳三桂好奇地問。
“他高興,”葉赫舒拉說,“我們在后金的軍隊里,從來沒有吃飽過……”說著,他自己也抹起了眼淚。
不光能吃飽飯,每日收工,他們還能分到一條魚拿回營地,四個青壯四條魚,拿回去熬成魚湯,給族里的婦孺改善伙食。
后來,野人楊古安也將他的魚,拿到葉赫部的營地來一起煮,他只喝一碗魚湯。
葉赫舒拉跟著這位漢人將軍,確定完所有镩冰的位置后,回到起點,準備放網(wǎng)。
這是一張桐油絲線編織的海捕網(wǎng),讓吳三桂驚訝的是,后勤部居然帶著海捕網(wǎng)!這是早就料到,會在東北捕魚為食的節(jié)奏?不然怎么會帶這種大網(wǎng)。
這張海捕網(wǎng),長達兩百丈,網(wǎng)眼很大,足以穿過吳三桂的拳頭,據(jù)說是為了捕撈海里的大魚,放走小魚繼續(xù)生長。
放網(wǎng)是一個技術活,要確保漁網(wǎng)順著剛才鑿開的冰洞前進,才能將魚都圍起來。
吳三桂的士兵們還在哐哐镩冰,平安見狀,對方正化道:“伴伴,讓護衛(wèi)們都去幫手,早點撈起來大魚?!?
方正化點點頭,只留十來人與自己一起陪在平安身邊,其他四十多人,全都上去幫忙放網(wǎng)。
足足用了兩個多時辰,才將兩百丈長的漁網(wǎng)全部放下水。
所有人都累得快虛脫了。
正是午時,伙房里送來午飯,吳三桂吩咐,先給平安和方正化幾人送來一份。
平安分到一塊大餅,足有八寸寬,一寸厚,顏色黑綠,拿在手里沉甸甸的,他知道,這是軍中伙食,于是摘下口罩,將大餅舉到嘴邊,費力地張嘴咬了一口,十分粗劣。
這種由高粱面、玉米面、紅薯面、麥子面混合著魚粉,海藻粉一起蒸出來的大餅,一直是東征大軍的軍糧,如今這些糧食,還是從遼南運來的。
“萬歲爺稍稍填一下肚子就好,晚上回去,讓后廚給您蒸包子?!狈秸娝扉L脖子,艱難地下咽,生怕他噎著,忙勸道。
他原計劃讓平安看看稀奇就轉身回去,哪知道這冬捕的活計,如此講究,前期還要做這許多工作呢。
平安沒看到出魚,是絕不會返回去的,只好在湖面上解決午餐了。
明軍士兵按小隊聚攏,他們席地而坐,直接坐在冰面上,圍著一桶熱氣騰騰的湯,吃得酣暢淋漓。
平安被他們吃飯的場景鼓舞,又啃了幾口大餅,就著粗陶碗里的湯咽了下去。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穿越大明之秉國太后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種菊南山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種菊南山下并收藏穿越大明之秉國太后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