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菊南山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40章 破爛衛(wèi)所,穿越大明之秉國太后,種菊南山下,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老頭家在村子東頭,進村子不遠,一座土坯壘成的院子,幾個婦人和孩子,見來了客人,慌忙躲進房間,又從窗戶里好奇地往外瞧。
“家里的男子呢?”孫傳庭看那躲閃的婦人,估計這老頭至少有三個兒子,卻讓老頭來應卯,便不解地問。
老頭望一眼王府長史,才道:“回大人,在王府莊田種地呢。”
何全上前,在孫傳庭的耳邊低聲解釋道:“衛(wèi)所兵民,多淪為將官的佃戶,更有甚者,淪為奴才傭人的多的是……”
更別說王府了。
“你們的戶田呢?”
“回大人,沒有戶田,小人全家都為王府種地,每年掙兩成的口糧,年景好的話,摻上半年的野菜,能吃飽肚子,年景差的話,就難……”
王府長史見孫傳庭皺著眉頭,知道他是怪周王剝削得太狠了,忙解釋道:“孫大人,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兩百多年下來,周王一系開枝散葉,目前宗親已近五千人,?米拖欠良多,不從土地上刮一些,養(yǎng)不活那么多人啊……”
孫傳庭一行,又走訪了幾戶人家,與第一家都大同小異,一個字:窮!
按洪武年間的記錄,每戶衛(wèi)所家庭的屯田是五十畝,戶出一人為兵,其余人等屯田。
按這個原始記錄,周王退出來的土地,有許多荒地,這些衛(wèi)所原來的土地,是可以耕種的,一代代周王傳下來,竟然荒廢了這許多。
可見歷代王府,只顧著向地方官府討要祿米,從來沒有用心經(jīng)管過這些衛(wèi)所土地,白白浪費了上百年!
孫傳庭也不嫌棄,讓人牽著繩尺,到田間地頭去測量,實實在在地,量夠了洪武年間劃撥的三衛(wèi)土地,豎上界石,才罷休。
彰得府的趙王,原本以為,將王府護衛(wèi)丟給朝廷,就能白得三衛(wèi)的土地,有了這些土,再加上祿米,趙王一系的人口五百來口人,就會過得相當滋潤。
誰知孫傳庭一分地也不留,全給劃出去了。
趙王后悔,他不該學周王的,人潞王、福王沒上交護衛(wèi),朝廷不也沒說啥嘛。
他想反悔,但看到孫傳庭帶來的騎兵,他立馬慫了,乖乖地交出了三衛(wèi)的土地和人口。
鄭王和崇王,人丁稀少,用不著護衛(wèi),早早地讓王府長史,清點好土地和丁口,只等孫傳庭一到,就上交。
歷時近一個月,四王上交的衛(wèi)所土地和人口,終于清點完畢,孫傳庭大手一揮,將他們?nèi)空{(diào)離原地,開封府調(diào)彰德,彰德府調(diào)懷慶府,懷慶府調(diào)汝寧府,最后將汝寧府的衛(wèi)所,調(diào)回開封府。
趕在三月份前,四府衛(wèi)所安置完畢,孫傳庭請旨,希望朝廷撥給四衛(wèi)一些種子,這些從王府剝離出來的軍戶,連播種的種子都沒有。
張薔指示,撥一批鹽引到河南各府縣的官店,以鹽引購糧,要確保新整頓的衛(wèi)所軍戶,順利渡過幾個月的過渡期,直到秋收。
吳三桂也沒閑著,他配合孫傳庭,要重新考核、選拔衛(wèi)所的各級軍官。
軍戶們對脫離王府,回歸朝廷,沒什么意見,甚至將他們?nèi)l(wèi)人,打亂來挪換地方,也沒意見,但要撤掉他們世代傳承的軍中職位,就不干了。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穿越大明之秉國太后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種菊南山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種菊南山下并收藏穿越大明之秉國太后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