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菊南山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5章 軍議四,穿越大明之秉國太后,種菊南山下,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guān)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guān)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袁可立瞬間就悟了:“太后是想,建一間鑄炮廠?”
這個哏捧得好,張薔接過話頭道:“戰(zhàn)馬,我大明再如何努力,也養(yǎng)不過蒙古和東虜,冷兵器時代,步兵對陣騎兵,是沒有勝算的,并不是我邊軍將士不拼命。
我大明要揚長避短,發(fā)展火器,能對付戰(zhàn)馬的,唯有火炮,能對付羽箭的,唯有火槍,能對付敵陣的,唯有火藥……”
這是不僅要建鑄炮廠,還要建火槍廠、炸藥廠?
眾人面面相覷,這得花多少錢啊?
張薔又望向?qū)O承宗,這位老臣只好站出來為太后背書:“其實不需要專門建廠,大明的兵仗局和火器局,也能生產(chǎn)火器,太后的意思是,兩局制造的火槍火炮,品質(zhì)太差,容易炸堂,官兵多不愿意用……”
張薔接著道:“依本宮看來,兩局生產(chǎn)的火器,還是成祖時代的樣式和工藝水平,成祖能憑借這樣的火器,將蒙古人趕回大漠,可見,大明的火器并不差。
可嘆的是,兩百多年下來,我大明的火器技術(shù),并沒有進步,反而因為偷工減料,品質(zhì)還比不上成祖時代。
大明立國兩百多年,軍工技術(shù)并沒有進步,什么原因?因為大明的讀書人,視生產(chǎn)技術(shù)為奇技淫巧,不屑為之,只抱著幾本四書五經(jīng)死啃!”
張薔在想,要不要給這些高官們,普及一下政治經(jīng)濟學?算了,今日還是不要跑題了。
她繼續(xù)道:“反而是有些愛好者,研發(fā)西洋火槍很有成績,前朝趙士禎,研制的迅雷銃就很好嘛,還有當今的畢懋康……首輔大人,你兼管吏部,畢懋康如今在何處任職?”
李邦華插言道:“太后,可是南京畢兵部的族人?”
在座的人都不認識畢懋康,無人回答他,張薔也不知道這兩人是不是同族還是只是同姓。
黃立極急出一頭冷汗,幸好,他經(jīng)歷了三月的京察,各地布政使以上的官員,他還記得住:“回太后,畢懋康以右僉都御史銜,巡撫隕陽……”
畢懋康的這個巡撫,是個臨時差遣,完成工作后就要回朝廷報到,等著另外安排工作。
黃立極能爬到首輔的高位,也不是全靠巴結(jié)魏忠賢這個老鄉(xiāng),自身也是有點能力的,能考中進士的人,都是大明的學霸,士人之精英。
“很好,畢懋康回京后,讓他牽頭,整頓火器局,袁大人,這事著落在你兵部身上。”
袁可立拱手道:“臣義不容辭!”
“要造好的火器,離不開好的原材料,特別是鋼鐵,所以今日,要請工部的李大人到會?!?
啊呀,總算輪到工部了,坐得太久,李從心這位老臣已經(jīng)有點昏昏欲睡,只是強打起精神撐著,聽到太后提到他,精神一振,忙側(cè)耳細聽。
“據(jù)本宮所知,工部用的蘇鋼,全部自民間采購,自古鹽鐵,都是官營,為何朝廷的煉鋼廠,卻煉不出蘇鋼這樣的鋼鐵?
就算大明不禁止民間煉鋼,但朝廷用鋼,不能全受制于商人。
工部要拿出方案,建立官營鋼鐵廠,朝廷有了鋼鐵,要造槍就造槍,要鑄炮就鑄炮,何需受制于人?
對于這點,各位有沒有意見?”
太后說得好有道理,我等竟無言以對……
“同意建鋼鐵廠的,舉手!”太后又又又讓舉手!
“好,全體通過!”
郭允厚:不,臣舉手是想問太后,錢……從哪兒來……算了,車到山前必有路,到時候,太后定然有辦法的……
“最后補充一點,”張薔鄭重地強調(diào),“今日的會議內(nèi)容,屬朝廷機密,所以請大家保密,要是被東虜?shù)拈g諜探知,讓東虜知曉,出人阻擾我軍發(fā)展,或是搶先我大明發(fā)展火器,那么,我大明,將失去最后一次自救的機會。
各位好自為之!散會?!?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穿越大明之秉國太后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種菊南山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種菊南山下并收藏穿越大明之秉國太后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