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丁饅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5章 老夫的劍不利乎!,三國:開局被何進獻給何太后,布丁饅頭,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guān)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guān)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董卓說完那句話后,就一直死死的盯著劉海。
因為就在剛才,劉海與袁隗爭論時,董卓就想起來,想起來劉海是誰了。
自己帶著天子入京那日,被羽林衛(wèi)攔了下來,害自己丟了面子。
這一切的罪魁禍首都是眼前這個小黃門,劉海。
而且李儒給自己布的局,也因為這個劉海橫插一杠子,導致沒能順利進行。
一個蛋都被切了的死宦官,還敢說什么掏出來比別人大。
你要是能掏出來,那老夫還敢說,我的掏出來能圍著腰繞一圈呢。
看著那雙銅鈴般的眼睛惡狠狠地盯著自己,劉海將右手舉起,伸出食指和中指,對著董卓說道:“看什么看,信不信我插爆你的眼睛?!?
說著,還比出手指插眼睛的動作。
董卓再怎么說也是久經(jīng)沙場的宿將,再加上又是暴脾氣,這一聽立馬就怒了。
“豎子安敢!你以為老夫的劍不利乎!”
他眼中閃過寒光, 猛地就把手往腰間摸去,做出要拔劍的動作。
在漢朝,有權(quán)有勢的人都會在腰間佩戴一把佩劍,這佩劍不光是一把能防身的武器,還是一種身份的象征。
自打,漢武帝劉徹,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以來,儒家思想幾乎成為了各大氏族的主流思想,禮儀規(guī)范深入人心。
儒家文化中,禮儀和道德是非常重要的價值觀。
劍被視為“百兵之君”,象征著高尚的品德和修養(yǎng)?。
劍的形態(tài)修長、端正平直,入鞘則樸實無華,出鞘則鋒芒畢露,這與君子的穩(wěn)重內(nèi)斂、鋒芒不輕易外露的行為方式相似?。
所以電視劇里面看到的,不管是武將還是文士,都會佩戴一把佩劍在腰間。
但是上朝入殿前,眾朝臣都會把鞋子脫在殿外,并且不能攜帶兵器。
歷史上,董卓入京自封太師后,就享有: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的特權(quán)。
他董卓不是朝臣,只是地方軍閥,平日里也不上早朝,一言不合就拔劍早就習慣了。
董卓這一摸,摸了個空,瞬間愣住了。
“你的劍利個錘子?!?
劉海還不忘補刀,吐槽一句。
董卓聽后,怒火中燒咬牙切齒地說道:“這賬,老夫記下了,等丁建陽一死老夫就讓你去陪葬!”
洛陽城外城的城門校尉是袁家的門生故吏,所以董卓能順利進入外城,自然是有袁隗的暗中操作。
但內(nèi)城的城門是由禁軍把守,袁隗卻沒辦法。
雖然現(xiàn)在西涼兵攻不進內(nèi)城,但讓禁軍出城打飛熊軍的話,那無疑是光屁股坐石頭——以卵擊石。
別看禁軍和飛熊軍裝備都是極品,但飛熊軍久經(jīng)沙場,禁軍常年在洛陽城,實戰(zhàn)經(jīng)驗遠不如飛熊軍。
就好比,兩方的裝備都是氪金裝,但飛熊軍天天打怪,等級都99了,禁軍天天城里掛機,等級才66,這怎么打?
但現(xiàn)在的問題來了,如果西涼兵加上并州兵一起的話,那攻破內(nèi)城就只是時間問題。
董卓沒有詔令,私自調(diào)兵入城已經(jīng)形同謀逆,現(xiàn)在的他已經(jīng)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fā),他已經(jīng)沒有退路。
西涼兵與并州兵全部歸入董卓帳下,這是什么概率,眾朝臣都是心照不宣。
甚至有些人已經(jīng)帶著戲謔的表情看著劉海這個跳梁小丑了。
特別是袁術(shù),看形勢又倒向自己這邊,感覺自己又行了,于是趕緊站了出來,指著劉海說道:“屆時還請董公將此人交由我處置?!?
“哈哈哈!好說,好說?!?
看著董卓臉肉橫飛的樣子,劉辯不禁有些為劉海擔憂起來。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三國:開局被何進獻給何太后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布丁饅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布丁饅頭并收藏三國:開局被何進獻給何太后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