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軒大元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45章 就該放張獻忠入川,明末之我若為王,宇軒大元帥,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guān)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guān)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張獻忠曾是明朝一個小吏,后來追隨流民軍作亂。因多謀果敢,逐漸成為流民軍的領(lǐng)袖,到后來建立大西政權(quán)。
說張獻忠是,十惡不赦之徒,也毫不為過。死在他刀下的冤魂,也是數(shù)以萬計。
他禍亂明朝十余年,加劇了明朝的滅亡,真是張獻忠的罪過么?
若不是天災(zāi)人禍,若不是明朝朝堂腐爛,張獻忠能在歷史流民嗎?若不是亂世,他或許是一個捕快,干著禍害鄉(xiāng)里的事宜。
是英雄造時勢,還是時勢造英雄。張獻忠還沒有這個能力,是時勢造就了他。
后世史書記載,張獻忠進入四川,將四川屠的十室九空。一個四川行省的人口,還不足十萬人。
對于這點,王成是存疑的。
畢竟張獻忠身死之后,他的部下在西南,抗清將近二十年。
這二十年發(fā)生了什么,根本無法考證。是不是張獻忠,也只是個背鍋俠而已。
烹殺皇室成員,掘了朱家祖墳。就憑這一點,王成也不能放了他。
王成也不是那個小白,看事也不是非白即黑。
就像黃巢起義一般,同樣禍亂了唐朝。讓唐朝走向滅亡,到了后來的五代十國。
黃巢的確殘暴,在后世也是褒貶不一。
若不是黃巢,門閥制度還會存留多久……
也正是中原的禍亂,讓王成可以建立新的體制,也算是一種進步。
再看五花大綁的張獻忠,哪還有梟雄氣質(zhì),一階下囚而已。
王成揮劍要殺張獻忠,也只是試探而已。試探王國麟等人,是否真是不得已而為之。
哪曾想,王國麟、汪兆齡、徐以顯,三人卻不為所動。
前些時日白文選被俘,王成曾試圖招降。不管是威逼還是利誘,白文選都不為所動,還要一心求死。
對于這樣的漢子,王成極為敬佩。只要白文選不逃跑,王成也就任由他,在軍中自由行走。
得知張獻忠被俘,又要被王成砍殺。白文選跪求饒張獻忠一命,只要王成答應(yīng),愿意相投到死不棄。
同為張獻忠?guī)は麓髮ⅲ似房芍^一目了然,王成心里也有計較。
張獻忠能成為一方梟雄,也有他過人的本事。白文選愿意救他,那他的幾個義子呢?
王成扶起還在磕頭的白文選,又令人將張獻忠松綁。
張獻忠隨意的松松筋骨,看似不經(jīng)意的動作,大腦在飛快的運轉(zhuǎn)。
“我可以讓你活著,但不會接受你的投降,你是個言而無信的人?!?
王成的一句話,讓張獻忠啞然。
本想向王成投降,讓王成斬殺王國麟幾人。哪想王成直接,斷了他的念想。
看著張獻忠的不解,還有不經(jīng)意的掃視。王成也不以為意,坦然的說著自己想法。
若是張獻忠愿意,可以書信幾個義子,讓他們來投降大明軍。若是不愿意,王成也不強求,會帶著大明軍,逐一將他們擊敗。
王成說的極為自信,大有舍我其誰的架勢。
張獻忠不是輕易言敗的人。就是身處絕境,也不會屈服。只是看到王成,不僅比自己年輕。就是謀略、文治,都比他強。
要是沒見到王成,張獻忠還會恨他,也不會屈服。只是看到王成之后,張獻忠承認他敗了,敗的很是徹底。沉默良久,張獻忠才悠悠道:“你要如何處置我?”……
擊敗張獻忠的中路軍,等于把大西軍的脊梁打斷。
但孫可望還有數(shù)萬大西兵,在湖廣一帶還有十余萬,清繳這些殘留,也不是一朝一夕。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明末之我若為王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宇軒大元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宇軒大元帥并收藏明末之我若為王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