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愛跳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8章 竹爐、算盤,阿姐,我中舉了!,螳螂愛跳舞,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許伯來到院子,搖響手中銅鈴,提醒諸位學子到了溫習功課的時間。
眾人不再說話,各自拿出書籍,沉默看書。
陳及冠往竹編炭爐里添了幾塊木炭,繼續(xù)翻看手中書籍。
約莫半個時辰后,同樣穿的厚實的周禮平哈著白汽,拿著一個算盤從啟蒙班走過來。
諸位學子立馬起身,整齊劃一行了一個弟子禮,彎腰道:“學生見過夫子,夫子辰安?!?
“諸位學子辰安,落座吧。”
“謝過夫子?!?
落座以后,周禮平指著算盤:“今日,不學四書五經,倒要來學一學這算術一道?!?
“算術在科舉中考核不重,卻也不可輕視,特別是你們當中無意科舉之路的學子,更該細心研習。”
“日后也好去當個賬房,也算是個謀生之法?!?
“當然,有心科舉的學子,也不該輕視,昔日我能考取秀才功名,便是比其余同窗要精通這算術一道?!?
此話一出,眾人紛紛正襟危坐,特別是郭和和秦峰,更是雙眼發(fā)亮。
他們的家境肯定不足以在私塾待許久,說不定什么時候就得離開私塾。
如果能到縣城當個賬房,也算是個好出路,至少比當個莊稼漢來的體面輕松,說不定還能娶上一個縣城女子。
周禮平先是講了一下算術的起源。
算術的淵源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人類使用計數(shù)和刻痕的方式記錄數(shù)量。
這些工具上的刻痕被推測可能記錄了月亮周期或某種早期的計數(shù)系統(tǒng)??。
而漢朝的《九章算術》是古代算術的重要里程碑,書中包含了大量的算術問題和解法,奠定了算術的基礎。
只要你接觸算術,那必然離不開《九章算術》,里面包含自然數(shù)、進位制、記數(shù)法、四則運算等內容??。
除了《九章算術》外,較為出名的算術書籍還有《五經算術》、《張丘建算術》、《緝古算經》等等。
除此之外,要想深入研究算術,《周易》是繞不開的一本書。
古代計算大多都要用到《周易》,里面的五行八卦可以適用大部分場景。
而《周易》也是科舉考試必讀的書籍之一,特別是童生過后的科舉,這本書的地位會越發(fā)凸顯。
許多考題都要聯(lián)系《周易》去解決,《周易》這本書當真是博大精深。
當然,對于算術考題來說,科舉只需要學習《九章算術》即可,不會考核過于生僻的算術知識。
介紹完了算術的起源,周禮平又拿出算盤,開始介紹古代最為重要的算術工具。
算盤起源于北宋,除了基本的加減和四則運算外,還可以進行開方、開立方、開高次方等復雜的數(shù)學計算。
周禮平手中的算盤為檀木制作,木制算盤是最常見的,有些大戶人家會用玉石制作算盤,不過大多是用于官觀賞。
算盤由矩形木框內排列一串串等數(shù)目的算珠。
中有一道橫梁把珠統(tǒng)分為上下兩部分,算珠內貫直柱,俗稱“檔”,一般為九檔、十一檔或十三檔。
每檔的上半部有兩個珠子,每個珠子當五,下半部有五個珠子,每個珠子代表一。
介紹完后,周禮平看著下方眼神清澈懵懂的學子,便知道他們沒怎么聽懂。
心中得意一笑,想當初他初學算盤,也是如同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練習許久,才找到使用算盤的訣竅。
單單是算盤一道,便要難住這些學子許久。
可余光瞥到目光炯炯若有所思的陳及冠,眼角不由抽了抽。
差點兒忘了自己的弟子,見他模樣,已經用手指在木桌上輕輕敲打,似乎在模擬一般。
算了,陳及冠的聰慧他早就見識過了,如今已引不起波瀾。
陳及冠要是知道夫子心中所想,定會直呼冤枉。
他只是前世接觸過算盤罷了,只不過前世的算盤結構與夫子拿出來的有所差別,正在思考如何使用罷了。
周禮平喝了一口茶水,來到學堂中心,拿著算盤,一邊撥動,一邊講解
一開始是最簡單的加減法,這不需多說,簡單看就能看明白,遇十便往前撥一顆珠子,如此反復罷了。
但當四則運算的時候,除了陳及冠外,其余四名學子就有些摸不著頭腦,緊皺眉頭拼死記憶。
周禮平并沒有講太多,約莫半個時辰后,便將算盤留在學堂里。
“余后的時辰,你們各自熟悉算盤,須知算盤乃輕巧之物,要輕拿輕放,但凡有所損壞,哼,倒要叫你們好看?!?
留下這么一句話,周禮平施施然離去。
眾人看著算盤,一時間不敢動手,陳及冠主動拿到手里,開始撥動起來。
他對算盤也是好奇得緊,這么一個小小的東西,卻集結了古人的智慧,哪怕到前世,也有老中醫(yī)在使用,而且計算速度不比計算機慢。
另外四名同窗見他動手,紛紛圍上來,你一言我一語請教起來,連秦峰也不例外。
自從上次送畫事件后,秦峰雖然依舊孤僻,卻對陳及冠要親近許多,偶爾會和他探討學問......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阿姐,我中舉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螳螂愛跳舞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螳螂愛跳舞并收藏阿姐,我中舉了!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