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草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章 滅一國,穿越大唐,我滅國無數(shù),滇草烏,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天寶七年(748年),李雄得到高仙芝的允許,正式駐扎碎葉城,加上原來駐守在碎葉城的士兵,手下總共達到了兩萬人 成為了的實權大將。
積極練兵備戰(zhàn)的日子里,李雄每日清晨都會立于城頭,望著遠處連綿不絕的雪山與廣袤無垠的草原,心中豪情萬丈。
他深知,在這個即將到來的亂世之中,唯有強大的武力方能保全自己,于是他嚴格要求士兵,不僅注重武藝訓練,更強調紀律與忠誠,使得麾下的士兵如同鋼鐵洪流,銳不可當。
然而,就在李雄厲兵秣馬、準備一展宏圖之際,大唐商隊在可汗國遇襲的消息如晴天霹靂般傳來。
商隊成員或死或傷,貨物被劫掠一空,當消息傳回長安時,整個朝野上下震驚。
甚至連李隆基都親自下旨,讓高仙芝徹查此事并給出交代。
然而,高仙芝接圣旨后,僅僅是給李雄傳了一句:“此事你看著辦,我只要結果!”
李雄收到消息時,正于府中研讀兵法。他眉頭緊鎖,眼中閃爍著寒光。
這不僅是對大唐商隊的襲擊,更是對大唐威嚴的挑釁!在一個這也是一個絕佳的機會,一個能夠讓他插手西域各國的的機會。于是,他立即召集部將,商議出兵之事。
“傳令兵,擊鼓召集眾將議事。”
很快眾人聽到鼓聲,紛紛集合到李雄跟前,李雄拿出戰(zhàn)報傳遞給下方,目光威嚴的掃視著下方的眾人。
將戰(zhàn)報傳下后,李雄開口說道:“有的人肯定已經(jīng)知道了,這是對大唐的挑釁,也是對我李雄的挑釁,今日敢襲擊商隊,明日就敢襲擊我大唐軍隊?!?
“既然高大人將此事交由我處理,那就按我的規(guī)矩來。
我就一個要求,大軍過后雞犬不留,要讓那些心懷二心的人從此斷了想法?!?
李雄充滿殺氣的聲音,回蕩在議事廳中。
部將們面面相覷,隨即紛紛表態(tài),愿隨李雄出征,蕩平可汗國。
李雄迅速制定出作戰(zhàn)計劃,決定以奇兵突襲,直搗可汗國都城。
他知道可汗國雖然不強,但還是有一支可戰(zhàn)的軍隊的,只要能夠迅速擊潰其主力,其余部落必將望風而降。
計劃制定完畢李雄正式率軍出征。當大軍到達可汗國后猶如脫韁的野馬,大軍的攻勢銳不可擋。
沿途所過之處各部落望風而逃,不敢與之爭鋒。而李雄也則趁機收編降兵,壯大自己的實力。
李雄率領的大軍基本上就沒遇到什么像樣的抵抗,便到達了可汗國都城之下??珊箛嫉弥?,大驚失色。
他們本以為,大唐不會為了區(qū)區(qū)商隊而大動干戈,卻沒想到李雄竟如此果斷決絕,根本不給他們解釋的機會。
很快李雄率軍圍城,可汗國都城雖然堅固,但在李雄的猛攻之下,也逐漸顯露出疲態(tài)。
城中的守軍士氣低落,而見此情形李雄的士兵則是越戰(zhàn)越勇。
看著面前低矮的城墻,李雄不由得冷笑,“就這還想擋住我,”李雄親率手下精衛(wèi)強攻城門,很快李雄率軍攻破了城門。
大軍如潮水般涌入城中,可汗國君臣倉皇逃竄。李雄則率軍追擊,誓要將他們一網(wǎng)打盡。
由于在大軍出發(fā)前,李雄便定下了此戰(zhàn)的基調,攻入城后,李雄的軍隊在可汗國都城內展開了一場慘烈的屠殺。
那些敢于反抗的士兵無一不被李雄以鐵血手段全部鎮(zhèn)壓屠殺,他們的鮮血染紅了街道,哀嚎聲此起彼伏,震顫著每一寸土地 。
對于投降的則是全部抓為俘虜,準備帶回碎葉城,因為李雄接下來的計劃還需要到這些人。
李雄騎在戰(zhàn)馬上目光冷峻,這場戰(zhàn)爭的意義不僅在于為大唐商隊復仇,更在于樹立大唐在西域的威嚴,讓那些蠢蠢欲動的部落明白,大唐的怒火是他們無法承受的。
“修羅之名,從今日起,將傳遍西域!”李雄的聲音在戰(zhàn)場上回蕩,他的士兵們如同嗜血的猛獸,肆意地在城中搜尋著可汗國君臣的蹤跡。
在這場屠殺中,李雄展現(xiàn)出了他非凡的軍事才能和冷酷無情的決斷力。
只有用敵人的鮮血才能徹底摧毀可汗國的抵抗意志,確保大唐在西域的絕對統(tǒng)治。
因此,他毫不留情地命令士兵們對任何敢于反抗的敵人進行無情地殺戮,直到可汗國的都城變成了一片死寂的廢墟。
然而,在屠殺的同時,李雄也并未忘記他的初衷——為大唐商隊復仇。
由于可汗國君臣在城破之時便已逃離,所以李雄親自帶隊追捕,李雄他巧妙地利用地形和兵力優(yōu)勢,一步步將可汗國君臣逼入了絕境。
終于,擊殺最后一隊護衛(wèi)隊后,可汗國君臣被李雄的士兵團團圍住。他們面面相覷,眼中滿是絕望和恐懼。
李雄騎著戰(zhàn)馬緩緩上前,他的目光如同寒冰般刺骨,讓可汗國君臣不禁打了個寒顫。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穿越大唐,我滅國無數(shù)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滇草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滇草烏并收藏穿越大唐,我滅國無數(shù)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