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寒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90章 宗族觀念,大明第一攪屎棍,行者寒寒,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中華的冠禮起源于周代,按周制,冠禮在宗廟內舉行,冠前十天內,受冠者要卜筮吉日,而后將冠禮日期告知親友。
及冠前三日,選擇冠禮的大賓,并選一位‘贊冠’者協(xié)助冠禮儀式。
行禮時,主人、大賓及受冠者都穿禮服,主人一般是受冠者之父,而大賓則是德高望重者。
先加緇布冠,次授以皮弁,最后授以爵弁,每次加冠畢,皆由大賓對受冠者讀祝辭。
再由大賓為他取字,然后主人送大賓至廟門外,敬酒。
同時以束帛儷皮作報酬,另外再饋贈牲肉,受冠者則改服禮帽禮服去拜見君,又執(zhí)野雉等拜見鄉(xiāng)大夫等。
此加冠、取字、拜見君長之禮,后世因時因地而有變化。
冠禮始于周,興盛于漢,此后一千多年間,大約中斷過兩次。
一次則是五胡亂華,另外一次便是蒙古人入主中原之后,到了大明,朱元璋迅速恢復了被破壞的華夏禮儀制度,冠禮實現(xiàn)了第二次復興。
自洪武元年起,從皇帝到太子、官員到普通百姓,都制定了冠禮的儀文。
張世康尊重古禮,但很討厭自己來參與冗長的儀式,并且他一點也不覺得矛盾。
好在是崇禎老哥答應,將整個儀式比較麻煩的部分全部簡化,什么十天前開始干什么,三天前又開始干什么等等統(tǒng)統(tǒng)取消。
至于占卜良辰吉日,當今天子定的日子,就是良辰吉日,天王老子來了,也得認。
只有一天的準備時間,還是在太廟里舉行,時間不可謂不緊迫。
按道理來說,這種事,緊迫也是禮部和鴻臚寺緊迫。
張世康原本也以為自己就走個過場的,奈何張之極和孫氏得知自己的兒子,冠禮不僅由天子親自當大賓,就連舉辦地點也選在了太廟。
太廟那是什么地方,那是大明歷代皇帝的宗廟,這不僅是張世康的榮耀,也是英國公一脈的榮耀。
所以從第二天一大早開始,孫氏就給張世康準備了兩大口箱子的禮服,各種顏色的都有,款式也有不同。
張世康如同成了木偶一般,被老娘和妹妹指揮著試衣服。
試完衣服后,又有家族長輩過來告知他冠禮的禮儀細節(jié)。
到了半下午的時候,鴻臚寺卿親自登門拜訪,將他們商議出來的在太廟舉行冠禮儀式的流程再度重復了一遍。
于是乎到了晚上的時候,張世康感覺竟然比在外頭打仗還累。
當天晚上,張世康睡的特別香,一覺就睡到了清早。
而此時英國公府外頭早已忙活了起來,張家的宗族長輩、同輩都紛紛來到國公府。
按道理來說,在太廟舉行典禮,能讓張之極一家參與就已經(jīng)不錯了。
但崇禎皇帝專門下了特旨,雖然舉辦地點更換到了太廟,但仍舊允許張家族人全部來參與。
這讓張世康多少有些感動,在太廟舉辦典禮,多半是老哥想讓歷代天子知道大明如今在中興這件好事。
但同意張家全部族人都參與典禮,便是對張世康以及張家人的尊重了。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大明第一攪屎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行者寒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行者寒寒并收藏大明第一攪屎棍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