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寒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5章 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于心,大明第一攪屎棍,行者寒寒,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兩人對洪承疇的小心思都心知肚明,張世康尤為討厭這種不顧及大局的人,即使這洪承疇軍事能力還不錯,也不能使這份討厭減輕。
他與楊嗣昌是不對付,但他張世康絕不會在戰(zhàn)事上落井下石,即使他不確認楊嗣昌會不會。
除了離得遠些的邊鎮(zhèn),大明能打的兵都在保定府了,就這么多精銳,朝廷如今這副模樣,哪里還能再折騰的起。
倘若這次跟建奴決戰(zhàn)出了岔子,那就不用想以后了,大家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吧。
吃完這頓并不怎么愉快的午飯之后,張世康本來還想借機跟孫傳庭嘮嘮,奈何孫傳庭根本不領情,張世康只好作罷。
天快黑的時候,張世康得到消息,多爾袞率大軍奇襲高陽,據(jù)說只用了不到一個時辰就將高陽城攻破,洪承疇急的差點跳腳。
他本來想率兵去救,但卻被楊嗣昌以不能輕易分兵為由攔下。
多爾袞與岳托殘部匯合,如今的兵力足有三萬多,他奇襲高陽不見得沒有圍點打援的嫌疑,楊嗣昌不想冒這個險。
張世康知道這洪承疇為啥那么著急,高陽雖然只是個縣城,但這城內卻居住著一位德高望重的東林大佬——孫承宗。
如果沒記錯的話,孫承宗一家正是死去建奴的這第五次入塞,據(jù)說七十六歲高齡的孫承宗親自督戰(zhàn),指揮全族人迎敵,最終自縊而死,他的族人也都在這次災難里罹難。
該說不說,還是很壯烈的。
孫承宗歷經(jīng)萬歷、隆慶、天啟、崇禎四朝,其權勢在天啟朝達到頂峰,即便是天啟朝最臭名昭著的魏忠賢,也沒能將孫承宗怎么樣。
天啟皇帝雖然荒唐,但卻很善于利用魏忠賢來搞錢和制衡文官,另一方面便將抵御建奴的任務交給了孫承宗。
而孫承宗則是用海量的資源,在山海關外建造了幾十座城池、堡壘,高陽城破后自縊殉節(jié),因此名垂青史,為后人稱頌。
孫承宗受了那么多皇恩,城破后自縊殉節(jié)值得點贊,但張世康對后世人十分吹捧孫承宗的軍事能力十分的反感。
舉全國之力,在關外那鳥不拉屎的地兒修筑堅城,想著以堅城之利,阻擋建奴南下的步伐。
想法是不錯,但投入產(chǎn)出比極其低下,最終不僅沒有擋住建奴,反倒差點把朝廷搞破產(chǎn)。
費時費力費錢!在財力不足的情況下偏要去打富裕仗,這種方略本就有問題。
不過俱往矣,還看今朝。
對于孫承宗一族的死,張世康心里還是有點不忍,這廝雖然是東林黨人,但卻又跟典型的東林黨人不一樣,至少是有報國之心的。
但張世康其實更納悶的是另一件事,賈莊之戰(zhàn)已經(jīng)過去了好幾天,他竟一直沒收到建奴的書信。
難道建奴茹毛飲血,對血緣如此不在意嗎?
不大可能呀,怎么說也是多爾袞的好大侄,就這么見死不救嗎?
今天軍中的醫(yī)官已經(jīng)著人告知好幾次了,那岳托時而昏迷時而醒轉,身上的包也開始破潰,沒幾日好活了。
為了給這廝續(xù)命,光是老山參都用了好幾顆,張世康頓覺這筆買賣要虧本。
然而就這么到了第二日,張世康突然收到了來自多爾袞的親筆信。
信是送到楊嗣昌府上的,多爾袞在信中提議交換戰(zhàn)俘,以孫承宗全族以及大明十幾個知縣、知府等官員,來交換岳托一人。
張世康倒是大吃一小驚,孫承宗竟然沒死成?還被多爾袞給活捉了?
這下他還怎么名垂青史?
張世康料定,多爾袞這廝攻打高陽,估計就是為了活捉孫承宗。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大明第一攪屎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行者寒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行者寒寒并收藏大明第一攪屎棍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