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寒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6章 你繼續(xù)演,朕才不信你的鬼話,大明第一攪屎棍,行者寒寒,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guān)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guān)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東林黨人彈劾他,他還能理解,畢竟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張世康雖然下定主意要從楊嗣昌的手里搞到一筆軍械物資,但也是抱著與他商談,希望他以大局為重。
畢竟東林黨可都在旁邊看笑話呢!
可沒曾想張世康還沒去找楊嗣昌,這個逼樣的竟然先對他動手了。
張世康想來想去,也想不到自己到底哪里招惹他了,京營做的事與他剿寇毫不相干,他實在想不到楊嗣昌這么做是因為什么。
難道是因為他第一次見崇禎的時候,說的話被楊嗣昌知道了?
張世康記得當(dāng)時跟崇禎皇帝說過,提議征三餉的人,其罪當(dāng)誅的事。
可崇禎老哥倘若腦子沒出問題,根本不可能將這事兒告訴別人,當(dāng)時大殿內(nèi)就他們兩人,王承恩為了防止有人偷聽,都親自在大殿外守著。
想來想去張世康仍舊想不明白,他干脆不想了,既然你楊嗣昌想讓東林黨看笑話,那就如你所愿,老子才不吃這啞巴虧。
念及此張世康便道:
“臣與楊閣部無冤無仇,他為何就是跟臣過不去?
戶部給京營的十萬糧草,乃是陛下親自下旨同意,他安敢在背后使絆子?
即便有楊嗣昌從中作梗,戶部怎敢因此抗旨?他們這是沆瀣一氣!”
雖說因為三餉的事,崇禎皇帝已經(jīng)對楊嗣昌心生不滿,但為了大局著想,張世康還是沒將楊嗣昌當(dāng)作敵人。
想支撐起大明這爛攤子本就不容易,防著敵人,還要防著其他人,有這么玩的嗎?
“世康你莫急,朕已經(jīng)下召命他入宮了,容后朕親自問他?!?
崇禎皇帝其實也很難辦,楊嗣昌后天就要出征去剿寇了,剿寇乃是朝廷目前最緊要的事,君臣不和是大忌。
雖然不清楚楊嗣昌為何這么做,但崇禎皇帝并不想自己目前倚仗的兩人心生嫌隙,他知道張世康心里頭不舒服,也沒有幫楊嗣昌說情。
張世康聞言心中冷哼一聲,也不理會崇禎皇帝,將脖子擰向一邊,表達著自己的不滿。
崇禎皇帝看到張世康生悶氣的表情有點想笑,但他忍住了,左右不是什么太大的事,崇禎皇帝換了個話題道:
“今日早朝,朕收到宣大總督盧象升的奏疏,他的父親去世,請求丁憂守制。
六部推薦由陳新甲接替盧象升,總督宣大軍務(wù),世康,此事你如何看?”
崇禎皇帝對軍事基本不了解,若是往常,基本都是會接受朝臣的推舉,可現(xiàn)在不一樣了,他有了張世康這個天降的大才,便想聽聽張世康的意見。
張世康一聽就皺起了眉頭,陳新甲是哪根蔥他不清楚,但盧象升的大名他可是知道的。
盧象升進士出身,但卻更擅長軍事,不僅在戰(zhàn)略上頗有建樹,提出不少有利于朝廷局勢的建議,在具體戰(zhàn)術(shù)上更是出類拔萃。
他雖然是文官,武藝卻不輸武將,在軍營與士卒同吃同睡,在戰(zhàn)場上更是身先士卒,江湖人稱盧閻王。
由他組建并操練的天雄軍,不僅讓眾多流寇聞風(fēng)喪膽,即使是與建奴的八旗作戰(zhàn)也不落下風(fēng),是大明少有的幾支可以正面與大清硬剛的強軍。
宣府和大同外有建虜,內(nèi)有流寇,戰(zhàn)略地位僅次于關(guān)寧錦,有盧象升駐守,朝廷才能安枕無憂。
這樣的牛人怎么能換掉,要知道古人丁憂守制時間可是三年,整整三年時間不用在保家衛(wèi)國之上,卻要日日守著個墳頭哭哭啼啼,實在是浪費,太浪費了。
念及此,張世康道:
“陛下,臣不建議撤換盧總督,宣府和大同地勢險要,山西、陜西又多流寇,還要防備建奴,此職唯有盧象升能勝任。
但其父過世也是大事,依臣之見,不若同意其回鄉(xiāng)辦喪,但回鄉(xiāng)之前應(yīng)令他安排好駐防事務(wù)。
臣聞之,歷朝危難之際遇此等事,皆有令重臣奪情的情況。
三年丁憂期實在過長,盧總督如此大才,怎可閑置,不若便給其一個月時間?!?
所謂奪情,即忠孝二選一,國朝有難時,天子下詔令,減少重臣居喪期的悲痛之情,以為朝廷盡忠。
這事兒別說其他朝代,大明就有,萬歷年間的張居正就干過,是的沒錯,這廝是自己想奪情。
崇禎皇帝抬眉看了一眼張世康:
“盧象升真有如此重要?”
大明各地的總督,除卻楊嗣昌等寥寥幾人外,基本都是朝臣推薦的,崇禎皇帝當(dāng)然見過盧象升,但卻并沒覺得盧象升有什么過人之處。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大明第一攪屎棍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行者寒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行者寒寒并收藏大明第一攪屎棍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