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52章 運河亂(中),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柯久,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guān)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guān)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嘩!
一陣蕭瑟的秋風掠過,閣樓上的重臣們頓時嘩然一片!河道淤泥堆積,河堤崩塌,導(dǎo)致運河中斷?
如此荒誕的由頭,也虧那些漕軍將校們能夠想得出來!
如今大明漕運的河道大致可分為兩條,其中起點和終點均是中樞所在的北京城,以及作為東南重要交通樞紐的蘇杭。
而這兩條運河路線便是由揚州府分叉,一條途徑齊魯大地,一條途徑疆域廣袤的河南,并最終在臨清匯合。
此時楊肇基口中的";宿州府";便是位于途經(jīng)河南的運河沿岸,同樣隸屬于鳳陽府管轄,與船隊昔日遭受";盜匪";劫掠的定遠縣相距不過數(shù)十里。
面面相覷之下,閣樓上的眾人便不約而同的將目光投向閣樓另一側(cè),眺望城外若隱若現(xiàn)的運河,心中知曉這一切定然是漕軍將校的把戲。
似是感受到了幾位重臣的注視,原本安靜祥和的運河沿岸居然也傳來了若有若無的呼喝聲,同時還涌現(xiàn)著令人頭皮發(fā)麻的黑影。
時隔一月有余,傳聞中生活困苦的漕軍們,再度卷土重來了。
...
...
距離淮安府城約莫數(shù)里的運河沿岸,蕭瑟的秋風掠過,卷起一片落葉的同時,還濺起了點點塵土,叫人隱隱有些睜不開眼睛。
在呼嘯而至的哭嚎聲中,運河沿岸的碼頭上盡是衣衫襤褸的流民百姓,其中不乏上了歲數(shù)的老人,以及懷中抱著嬰孩的婦人。
仔細瞧去,這些人大多表情麻木,宛若行尸走獸一般,被身后的人群裹挾,怯懦的往遠處若隱若現(xiàn)的城門而去,口中呼喝的內(nèi)容各不相同。
咣當!
";來人止步!";
隨著碼頭上的流民百姓越聚越多,其鬧出的動靜終是驚動了駐扎在運河附近的京營官兵,只見得百十名聞訊而來的官兵們猛然抽出了腰間的長刀,試圖阻止眼前這些自四面八方而來,越聚越多的流民百姓。
盡管京營將士們大多身材魁梧,且手中緊握的兵刃在頭頂?shù)娜疹^映襯下閃爍著令人心悸的寒芒,但因為彼此間的人數(shù)差異,這些官兵們依然顯得有些勢單力薄,宛若在汪洋大海中隨波逐流的一葉扁舟,隨時都有傾覆的風險。
";官爺,我等皆為漕軍,今日只為求餉而來..";
";給條活路吧..";
";家里實在揭不開鍋了..";
或許是感受到了眼前官兵臉上不加掩飾的殺意,涌在前列的";流民百姓";毫不猶豫的匍匐在地,不斷叩首。
因為身體過于虛弱,這些人的呼喝聲幾乎微不可聞,但在京營將士聽來,卻是宛若驚雷一般,令不少上了年紀的士卒心中咯噔一聲,腦海中不由自主回想起前些年的悲慘經(jīng)歷。
如若不是天子御極稱帝,并且整頓京營,或許他們也是眼前這些流民百姓當中的一員?
不對,這些漕軍比之當年的他們還要凄慘!
他們護持天子";南巡";,這一路而行,早已親眼目睹了各地漕軍的困苦,兼之這兩日在運河上駐扎,更是對淮安府漕軍的悲慘經(jīng)歷有了切身的體會。
畢竟分布在各地的漕軍們";天高皇帝遠";,多多少少還能自謀生路,但軍籍掛靠在淮安府的漕軍們卻是";動彈不得";。
即便走了大運,蹉跎半生終是換得了能夠正式";押船";的資格,可以通過替旁人夾帶些許書信私貨,或是販賣南北貨物,但通常情況下依舊是入不敷出。
假若不幸碰到黃河泛濫,漕船失事,恐怕便需要傾家蕩產(chǎn)來彌補那些貴人的損耗了。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柯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柯久并收藏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