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74章 擦肩而過,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柯久,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旗主,此地不宜久留。\"
\"不若由奴才等護送旗主返回薩爾滸城..\"
距離撫順城約莫有兩三里的一處緩坡上,一名身材魁梧的韃子盯著遠處已是四散而逃的大軍,忍不住朝著身旁的皇太極低語道,臉上充斥著掩飾不住的驚恐。
兵敗如山倒。
如此形容詞在過去數(shù)年的時間里,一貫是他們大金用來形容膽小如鼠的官兵亦或者各自為戰(zhàn)的蒙古諸部。
但誰能料到,在這片隸屬于他們大金統(tǒng)轄的疆域上,曾令官兵聞風喪膽的八旗勇士們也呈現(xiàn)了潰敗的趨勢。
\"牛古力呢?咱們的援軍呢?!\"
\"本貝勒不是在渾河岸邊,留有數(shù)百駐軍嗎,他們人呢?!\"
或許是不愿意接受現(xiàn)實,早在官兵槍炮聲響起之前便落荒而逃的皇太極臉上突然涌現(xiàn)了一抹狠辣之色,氣急敗壞的朝著身旁面面相覷的韃子們嘶吼道。
按照常理而言,就憑遠處山腳下官兵的兵力,莫說能夠在正面戰(zhàn)場逼退正白旗和鑲藍旗的兒郎,怕是連取得優(yōu)勢都難。
只可惜在各種各樣的因素之下,汗國這些悍勇的勇士們一步步掉入了官兵的圈套,繼而落得如今這般四散而逃的境遇。
雖然這一仗前后持續(xù)的時間不過半個多時辰,但傷亡程度怕是要趕上去年春天,那場圍繞沈陽城而展開的攻防戰(zhàn)了。
此戰(zhàn)過后,自己必然惹來大貝勒代善,三貝勒莽古爾泰等人的攻訐,于汗國內的地位和威望也會跌至谷底。
\"旗主,事發(fā)突然之下,渾河岸邊的那數(shù)百兒郎如何能是那些官兵的對手?\"
\"您的身份尊貴,實在不容有失,還請隨奴才等,速速退往薩爾滸城。\"
見眼前的皇太極似是不愿意接受現(xiàn)實,仍有趁亂重新組織進攻的架勢,其身旁的親兵們趕忙七嘴八舌的勸諫道。
眼下戰(zhàn)場形勢雖是看著混亂,但場中兒郎胯下的戰(zhàn)馬腳力遠勝于官兵,且更加熟悉地形,只要不胡亂干涉,用不了多長時間便會甩掉身后的追兵。
更何況汗國的援軍隨時有可能趕到,料想那些官兵們也不敢過于深入,待其鳴金收兵之后,這撫順還是他們大金的。
但若是不管不顧,執(zhí)意命令場中的兒郎們趁著官兵步卒未到之前展開反攻,汗國勇士的傷亡情況只怕會更加夸張吶。
兵力驟減之下,皇太極日后該如何在汗國內立足,又該如何向老汗和二貝勒阿敏交代?
\"哼。\"
\"爾等言之有理,我等暫避鋒芒吧。\"
恨恨的瞧了瞧山腳下越來越近的官兵們,于緩坡上縱馬而立的皇太極便是不情不愿的低吼道。
見狀,早已無心戀戰(zhàn)的正白旗將校們紛紛簇擁著皇太極往薩爾滸城的方向而去,毫不猶豫的舍棄了曾被他們大金占據(jù)了數(shù)年之久的撫順以及沿途軍堡要塞。
但在逃竄的過程中,諸多將校們卻忍不住回憶起,昔日皇太極于汗王宮中向老汗努爾哈赤提出的建議。
這薩爾滸城距離沈陽城確實有些太近了,且無險可守,地理位置遠不如他們大金的龍興之地\"赫圖阿拉\"。
待到此間事了,或許汗國內那些本是持反對意見的人,便會重新支持老汗\"遷都\"回赫圖阿拉了。
...
...
\"眾將士止步!\"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柯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柯久并收藏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