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86章 水耗子(上),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柯久,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guān)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guān)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自鄆城縣而出,沿著運河一路向南而行千八百里,便是享有漕運樞紐,鹽運要沖美譽的淮安府,也是鳳陽巡撫和漕運總督的駐地。
盡管前任漕運總督李三才已是離任多年,朝廷也遲遲沒有委任新的鳳陽巡撫,但這座漕運樞紐依然運轉(zhuǎn)的井然有序。
放眼望去,太陽已是漸漸落山的府城燈火通明,城內(nèi)縱橫交錯的河道中滿是游船,平靜的水面也在周遭坊市燈光的映射下顯得波光粼粼。
坊市中,人流如織的販夫走卒將寬敞的街道擠得滿滿當當,各式各樣的呼喝聲和叫賣聲不絕于耳,好不喧囂。
與千里之外,流民遍地的齊魯大地相比,此地乃是真正的人間天堂,瞧不出半點災(zāi)荒年景的樣子。
沿著縱橫交錯的河道一路往城中而行,越過氣勢恢宏的巡撫衙門和\"漕運總督府\",便是一座座規(guī)制氣派的宅院,門前各自立著數(shù)名身著短衫,腰間藏有棍棒的壯碩家丁,無形的威懾著偶爾路過的行人百姓。
此地,便是淮安府城最為\"金貴\"的地界,因為鬧中取靜,向來被城中的富紳豪商們所推崇。
凡是能夠在此居住者,非富即貴。
...
此時在街道東頭,有一座門楣高聳的宅邸,簇新的朱紅匾額上的\"劉\"字格外刺眼,與府邸門前的銅獅顯得格格不入。
如若在國朝初年,如此明顯的\"逾越\"定然會招來御史言官的彈劾,但兩百余年的時間過去,諸多所謂的\"規(guī)矩\"早已名存實亡,更何況這宅邸的主人并非官場中人。
不過雖然沒有官身,但凡是在淮安府生活過一段時日的,卻大多都聽說過這宅子主人的名諱,尋常人等不敢招惹。
這淮安府乃是漕運樞紐,一年到頭無數(shù)漕船來往于此,久而久之便誕生了一批依托漕運而衍生的\"水耗子\"。
起初的時候,這些\"水耗子\"只是仗著虛張聲勢,兼之本地人士,對外地至此的行商們打打秋風,平日里各行其事,并沒有明確的從屬關(guān)系。
但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這淮安府的\"水耗子們\"便被整合到了一起,領(lǐng)頭的便是這宅子的主人劉大。
靠著麾下人多勢眾,這劉大居然傳奇般,由早年間的青皮無賴,一躍成為淮安府有頭有臉的人物,不僅有了正經(jīng)營生,還硬生生從其余富紳豪商的手中搶到了幾艘漕船,在運河上做起了買賣。
不過據(jù)一些市井傳聞,這劉大背地里還是做著\"水耗子\"的營生,負責對初來淮安府或者在運河上跑船的商賈們私自收取\"份子錢\"。
凡是主動交了這份子錢的,至少在南直隸的地界上,絕不會有人再去隨便找麻煩,即便有不開眼的潑皮或者走投無路的盜匪們無中生事,這劉大也能負責解決。
總而言之,在有關(guān)于漕運的事宜上,劉大多少還算個人物。
...
府邸深處的官廳中,已是許久不曾\"廝殺\"的劉大身著一身得體的長袍,保養(yǎng)極好的面容上泛著一抹陰冷的笑容,伸手從身旁婢女手中接過冒著滾滾熱氣的香茗,并仰頭將其一飲而盡。
早在上個月的時候,朝廷要在南直隸一并推行\(zhòng)"稅課司\"的旨意便正式頒發(fā)到了淮安府,不過包括他在內(nèi)的所有富紳豪商,都沒有將其當回事。
畢竟這南直隸自國朝初年以來便是大明的經(jīng)濟命脈,誰敢輕舉妄動,遑論是提高商稅,這等足以牽扯到千萬人利益的大事。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柯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柯久并收藏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