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19章 冤大頭(上),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柯久,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月初八,成都府。
雖然自敘州府而來的捷報已是傳回多日,但偌大的成都府仍是處于一片狂歡中,戰(zhàn)爭所帶來的陰影早已消失的煙消云散。
盡管對朝廷的王師抱有絕對的信心,但當\"永寧叛軍\"全軍覆沒的消息傳回成都的時候,城中的文官武將們仍是瞠目結舌,不敢置信。
尤其是城中上了年紀的百姓們更是對此嗤之以鼻,認為這\"捷報\"乃是弄虛作假。
畢竟盡管時隔二十余年,但那場波及整個四川的\"播州之役\"仍是歷歷在目,在他們心中留下了難以忘卻的記憶。
彼時的大明正值巔峰,面對著起兵叛亂的播州土司楊應龍,尚且征調了五省官兵,動員了十數(shù)萬官兵,且前后耗時四年之久方才將其平定。
現(xiàn)如今,朝廷僅僅用了兩個月的時間,便將賊首奢崇明平定,全殲其麾下叛軍?
此等戰(zhàn)果,未免有些過于荒謬了。
只是隨著一封封詳細的軍報被傳回成都,以及諸多平日里對朝廷召令熟視無睹的土司們紛紛主動前來成都府覲見之后,成都府的軍民百姓們方才后知后覺的意識到,原來朝廷這一次,真的僅僅用時兩個月,便擊潰了犯上作亂的永寧叛軍。
...
...
卯時三刻,稀薄的晨霧尚且籠罩在恢弘的成都府城上方,空氣中還充斥著一股若有若無的血腥味的北城外便是迎來了一群\"不速之客\"。
放眼望去,這群不速之客盡皆身著黑袍,腰間配著一柄長刀,神情頗為冷峻,對于迎面而來的守城士卒們也是毫不畏懼。
更令城門外百姓嘖嘖稱奇的是,往日里趾高氣揚的守城士卒們面對著這群騎士竟是全然沒有了脾氣,態(tài)度謙卑到了極點。
簡單的攀談過后,為首的騎士便是收回了堪合,并面無表情的領著后方的騎士們拍馬揚鞭,直奔位于府城正中央的蜀王府而去。
此時府城中興建于洪武十五年的蜀王府一改往日\"人煙稀少\"的冷清模樣,外間密密麻麻分布著數(shù)百名刀劍出鞘的士卒。
有懂行的百姓已是認出,這群嚴陣以待的士卒們并非王府中那些\"中看不中用\"的樣子貨,而是前不久才剛剛馳援成都,乃至于與永寧叛軍正面搏殺的白桿軍士卒們。
對于這群身著甲胄,滿臉肅殺的白桿軍士卒,一路疾馳而來的騎士們也收起了眼中的輕視,轉而主動翻身下馬,并將懷中堪合遞交。
待到核查無誤之后,這群騎士方才被\"放行\(zhòng)",大步邁入這座以南京故宮為藍本,僅僅在形制規(guī)格上略遜于紫禁城的蜀王府。
此時天光已然大亮,蕭瑟的秋風之下,這群騎士身著的黑袍也在隨風搖曳,隱隱露出里面的飛魚服。
...
...
\"徐巡撫,爾等這是在作甚?!\"
燈火通明的承運殿內,一襲華服的蜀王朱奉銓面色慍怒,略有些不滿的盯著眼前滿臉苦澀的四川巡撫徐可求及石柱宣慰使秦良玉等人。
在蜀王朱奉銓身旁,則是面容與其有五分相似,如今年過四旬的蜀王世子朱至澍。
相比較勉強還算能夠保持鎮(zhèn)定的蜀王,這位前幾年才剛剛被正式冊封的蜀王士子則面容扭曲,眼神很是冰冷,喉嚨不斷上下聳動,像是在醞釀著什么。
\"王爺稍安勿躁,\"回首看向身后緊閉的殿門,身著緋袍的四川巡撫徐可求主動上前一步,澀聲道:\"下官也是奉命行事。\"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柯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柯久并收藏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