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05章 議互市,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柯久,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遼東事了,接下來再議一議宣大之事吧..\"少許的沉默過后,朱由校便將身前桌案上的一封奏本交予身旁的司禮監(jiān)掌印,示意令暖閣內群臣傳閱。
說起來,這宣大雖是京師門戶,距離遼鎮(zhèn)千里之遙,但局勢同樣與遼鎮(zhèn)密切相關。
至少在\"沈陽大捷\"之前,曾因為\"隆慶和議\",臣服于他們大明的諸多蒙古部落或多或少的均是生出了異樣的心思,雖是不至于像科爾沁部那般助紂為虐,但也免不得與建州女真眉來眼去。
而這一切,還是建立在努爾哈赤對漠南草原尚未生出覬覦之心,將全部精力放在遼東戰(zhàn)場的前提下。
若是按照原有的歷史走向,待到努爾哈赤病故,新繼位的皇太極便是馬不停蹄的著手攻伐朝鮮及蒙古諸部,將這兩個不穩(wěn)定的因素,徹底困在了他們大金的戰(zhàn)車之上。
也正是在解決了大金的后顧之憂之后,野心勃勃的皇太極方才出人意料的醞釀了改寫明末歷史走向的\"己巳之變\",將戰(zhàn)場由遼鎮(zhèn)轉移至關寧,徹底打破了大明與建奴之間的平衡。
如今局勢尚未惡化至此,朱由校必須要妥善處置與這些蒙古部落的關系,以免重蹈\"前世\"的覆轍。
\"喀喇沁部請求與我大明恢復互市?\"輕輕將手中奏本交由身旁的同僚傳閱,內閣首輔方從哲便是不敢置信的低喃著,一雙炯炯有神的眸子下意識看向不遠處的宣大總督崔景榮。
他本以為,天子命這位封疆大吏回京述職,是為了過問宣大局勢,以及行伍之事,卻不曾想其中還藏著此等\"隱情\"。
難道說,這便是所謂的\"柳暗花明又一村\"?
曾作為他們大明附庸的朝鮮近些年態(tài)度愈發(fā)游離不定,隨時有可能徹底倒向建奴;反觀與建奴關系密切的蒙古韃子倒是\"改換門庭\",主動與他們大明接觸。
一時間,饒是內閣首輔方從哲見多識廣,也不免有些荒誕之感。
早在秦漢時期,邊陲之地便出現(xiàn)了所謂\"互市\(zhòng)"的雛形,此后千百年的時間里,\"互市\(zhòng)"一直是中原王朝控制邊陲蠻夷的重要手段。
歷史上,不知曾有多少部落因為與中原王朝的\"互市\(zhòng)"而崛起;也有數(shù)之不盡的部落,因為被中原王朝切斷了貿易,繼而消失于歷史的長河之中。
即便桀驁不馴如努爾哈赤,在其崛起之初,也是靠著遼東總兵李成梁賜予他獨家專營的敕書,方才得以在遼東立足。
正因為\"互市\(zhòng)"涉及到了外人難以企及的財富,才會自然而然的衍生了屢禁不絕的\"走私\"行為。
幾個月前,才剛剛被天子下令查抄的\"八大晉商\"不就是靠著因地制宜,向草原上的蒙古韃子及遼鎮(zhèn)建奴走私,方才得以聚攏了大量財富。
而建奴女真,也靠著自范永斗等晉商手中獲得的糧草輜重,不斷發(fā)展壯大。
故而,當獲悉蒙古喀喇沁部請求與大明恢復互市的時候,朱由校并無太多意外之感。
畢竟早在萬歷年間,這氣候便是詭譎不變,導致糧食減產,大明的百姓們和草原上的蒙古韃子皆是深受其害。
蒙古喀喇沁部求情與大明互市,從而獲得賴以生存的糧食,也在情理之中。
但很快,生性謹慎的朱由校便是意識到了其中問題所在。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柯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柯久并收藏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