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2章 秋風落葉,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柯久,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十月初八,寒霜。
秋風蕭瑟,北京城的街道上入目盡是枯黃的落葉,熙熙攘攘的行人皆是增添了衣衫,京畿之地已然具備了些許涼意。
夕陽西下,喧囂的長安大街也漸漸\"安靜\",廣東道御史張修德跌跌撞撞的奔走著,瞧上去好似有些失魂落魄。
自從前幾日的\"大朝會\"結束之后,曾經在朝野間以\"斗志昂揚\"而著稱的張修德便變成了此等模樣,每日\"遲到早退\"不說,精神狀態(tài)也是渾渾噩噩,無心公務。
對此,無論是張修德的上官還是平日里與其交好的袍澤均是無心理會,只是偶爾在目光交錯時夾雜了些許憐憫。
時至如今,天子對于遼東經略熊廷弼的信重可謂是人盡皆知,而在昔日大朝會中\(zhòng)"拔得頭籌\"的廣東道御史張修德自然功虧一簣。
所有人都知曉,張修德的仕途怕是要將止步于此了。
\"為何會這樣?!\"
\"我不甘吶,\"一陣風起,眼神空洞的張修德不由自主打了個寒顫,下意識的揮舞起臂膀,歇斯底里的咆哮著,而其張牙舞爪的模樣也將迎面走來的幾名百姓嚇了一跳。
東林黨明明占盡上風,但在最后緊要關頭卻是遭遇\"叛徒\"背叛,導致功虧一簣,熊廷弼依然穩(wěn)居遼東經略的位置。
\"時不待我!\"
肆意發(fā)泄片刻,張修德終是恢復了些許理智,抬頭瞧了瞧周遭面露異色的百姓之后,便是跺了跺腳,急匆匆朝著自己的宅子而去。
趁著天子還沒有\(zhòng)"秋后算賬\",他要在第一時間辭官回鄉(xiāng),以免落得\"流放\"的下場。
畢竟若是要嚴格追究起來,他這位\"廣東道御史\",理應在數千里外的閩粵任職才是。
...
...
偌大的京師中,諸如廣東道張九德這般戰(zhàn)戰(zhàn)兢兢,乃至于上書請辭的官員不在少數,究其原因無外乎七天前的那場大朝會。
大朝會結束當日,宮中便是下旨賞賜內閣首輔方從哲,兵部左侍郎王在晉,左庶子孫承宗及兵部給事中楊漣等人。
興許是察覺到天子的\"不滿\",在大朝會結束的次日,兵部右侍郎魏應嘉便主動以\"精力有限\"為由,上書請辭。
相比較前些時日的\"留中不發(fā)\",天子這一次干脆利落的同意了這位朝廷重臣的請辭,使得本就人人自危的大明官場再度引來一番地震。
未等朝中東林對魏應嘉空出來的\"兵部侍郎\"位置展開謀劃,紫禁城中的天子便親自下旨,將前不久才被先帝起復的尚寶司司丞袁可立晉為兵部右侍郎。
四日,天子又以遼東戰(zhàn)事吃緊的緣故,起伏光祿寺卿李邦華,令其重回京師輔政。
在萬歷朝,袁可立及李邦華二人均是人盡皆知的\"能臣干吏\",平生最是排斥黨爭。
倘若有心人仔細觀瞧朱由校近些時日的一系列舉動便會發(fā)現,這位年輕天子雖是對\"東林\"有所不滿,但也并沒有順勢將其\"趕盡殺絕\",反倒是隱隱有了扶持\"帝黨\"的架勢。
但只可惜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在大朝會結束的第五天,針對于朝中呼吁起復前任漕運總督李三才一事,天子命內閣會同六部九卿重新進行了票擬。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柯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柯久并收藏大明:都是皇帝了,誰還當木匠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