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風扶搖九萬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17章 董軍內訌 放棄長安,東漢不三國,隨風扶搖九萬里,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得不說,董卓的突然離世,如同一記重錘,狠狠砸在了眾多董卓軍兵士們的心間,令他們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之中。這些兵士們,曾經跟隨董卓從荒涼的西涼一路輾轉來到繁華的洛陽,期間見識了太多的紙醉金迷,經歷了數(shù)不盡的榮華富貴。如今,要讓大家跟隨馬超回到那西涼的苦寒之地繼續(xù)堅守,著實有一部分兵士心中充滿了猶豫。
當聽到這個決定時,兵士們有的緊皺眉頭,目光中滿是憂慮;有的交頭接耳,低聲議論著未來的出路;還有的呆立原地,臉上寫滿了不知所措。
再者,董潢畢竟是董卓的侄子,相比馬超而言,從心理層面上,董潢更容易被兵士們所接受。如今的西涼軍,太多聲名顯赫的大將分崩離析,而兵士們至今所信守的,依舊是那面“董”字大旗。那旗幟在風中獵獵作響,仿佛在訴說著往昔的輝煌。
華雄和牛輔此刻正憤憤不平地訴說著。董璜在老主公剛剛離世之際,便鬧出這般局面,使得大部分兵士都如墜云霧,稀里糊涂地盲目跟隨董璜留在長安,沉醉于他所謂的榮華富貴之中,全然有悖了老主公的初衷。
李儒倒是沒有太多的憂慮之色,他面色平靜,淡淡地對二人說道:“其實這未嘗不是一個去污存清的好時機。老主公在世時,升遷迅猛,權傾朝野,因而造就了眾多驕兵悍將。然而事實證明,這些驕兵悍將看似威風八面,可在真正的實力面前,卻被擊得粉碎,毫無還手之力。而如今這些跟隨董璜留在長安的兵將,哪一個不是曾經盡享榮華富貴,從而心生驕狂之意?雖說我們現(xiàn)在名義上是追隨董白小姐,實際上也算是歸了馬家的馬孟起。誠然,馬超將軍在西涼軍功赫赫,威望頗高,但是與權傾朝野的董相國相較,還是略遜一籌。更何況,這些兵士一直以董相國舊部自居,倘若對他們管控過嚴,必定會引發(fā)兵士的反抗;若是管控不嚴,又會導致軍紀糜爛。所以,此番變故其實也算好事?!?
徐榮輕輕地點頭,應和道:“是啊,治軍不嚴一直是我們西涼軍被人詬病的根源所在。而馬超將軍自領兵以來,便治軍嚴明。就這些驕兵悍將,若真跟隨馬超將軍返回西涼,確實是個令人頭疼的難題?!?
董白心中對于馬超滿是虧欠之意,她覺得因董卓的離去,自己將這沉重的重任交付給馬超,而馬超又不被董璜這位親叔叔所理解,搞得他左右為難、里外不是人。然而,馬超卻絲毫未曾介意,盡心盡力地幫助自己。他一邊忙碌地操持著祖父的喪葬事宜,同時還要竭力收拾這混亂糜爛的局勢。
面對心上人的這一番略帶歉意的傾訴,馬超輕輕一笑,溫柔地將董白擁入懷中,緩聲道:“且不說你我這般深厚的情誼早已心有靈犀、心意明確,就單說董公對于我馬家有著救命的大恩,又提拔我馬超于普通行伍之中,諸多優(yōu)待。雖說后來董公在朝堂上的一些舉動或許過于激進,但是我馬超又怎會是那忘恩負義之人。即使沒有咱兩個這樣的親密關系,我馬超也定然會遵從董公的遺愿,護送董公的靈柩返回西涼。你且安心,也切莫太過悲傷,一切有我在?!倍拙o緊擁著馬超,默默無語,眼眶又再度泛紅。
以下是為您進一步潤色擴寫的內容: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東漢不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隨風扶搖九萬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隨風扶搖九萬里并收藏東漢不三國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