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于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66章 李牧伐齊,戰(zhàn)國帝業(yè),君子于役,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guān)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guān)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齊國滅亡魯國,使得齊國處于輿論上的風口浪尖。
韓、魏、楚都派出使者譴責齊國。
田秀認為對齊國出手的時機終于到了。
趙王元七年四月。
田秀從咸陽回到邯鄲。
“諸君,魯國是從周朝傳承下來的諸侯國,竟然被齊國滅亡,我趙國絕不能容忍齊國這種暴行?!?
“故,孤打算率兵伐齊,向齊王問罪?!?
田秀話音一落,李斯立即站出來贊同:“丞相,齊國滅魯,天怒人怨,我趙國興義兵討伐齊國,這正是順天應人之事,丞相高義?!?
群臣皆道:“丞相高義!”
這時站在田繼業(yè)身側(cè)的叔孫通站了出來說道:“丞相,周武王討伐商朝時,也是先發(fā)布了檄文,細數(shù)了商朝的罪狀,丞相今欲起義兵伐齊,則當先署名齊國罪狀,然后再討伐之,方合乎道義禮法。 ”
田秀聞之,將目光看向李斯,吩咐道:“起草檄文之事,就交給先生了?!?
“唯!”李斯拱手領(lǐng)命。
縱橫家大賢申陽拱手說道:“丞相,臣以為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方為上策,不妨丞相先修書一封給齊王,譴責齊王消滅魯國的暴行,讓齊王令魯國復國,若齊王不答應,在興兵討伐不遲。”
“善!”
田秀遂修書一封送往臨淄。
齊王建看完田秀的信后又怒又怕。
他召來群臣,說:“寡人消滅了魯國,如今,魏國,韓國,楚國都寫信來譴責,趙國也要來興兵問罪,寡人應當怎么辦呢?”
周子說道:“大王,魯國對我們齊國一向恭敬,幾十年來我們兩國都沒有什么矛盾,我們出兵消滅魯國,本來就是不合乎道義的事情。
請您容許魯國復國,如此一來既能彰顯齊國的仁義,又能讓魯國感恩戴德。而且這樣一來還能讓趙國失去出兵的借口,簡直一舉多得。”
魯國幾乎都是膏腴之地,土地肥沃。
齊王建可不愿意把到嘴的肉吐出去。
但周子說的又不無道理,齊王建陷入了猶豫。
“丞相,你看呢?”齊王建又把目光看向后勝。
后勝沉思了片刻以后說道:“大王,我們不能把魯國吐出去,魯國是齊軍將士浴血奮戰(zhàn)所得,怎么能因為趙國一句話就讓出去?
其次,若我齊國真的因為趙國一句話就把魯國吐出去,今后天下人都會以為我齊國怕了趙國,這對您對齊國的名聲也是不利的?!?
齊王建點頭:“丞相說的有道理?!?
周子見狀,忙站起出來了勸說齊王建:“大王,您難道忘了當初五國伐齊的教訓?當年我國被五國討伐,險些亡國,其原因就是因為齊閔王貿(mào)然吞并了宋國,您難道還要重蹈齊閔王的覆轍嗎?”
齊王建聽了周子之言,心中一凜,五國伐齊的慘痛記憶如潮水般涌來。但后勝在旁又道:“大王,今時不同往日,趙國雖有伐齊之意,可韓、魏、楚不過是口頭譴責,未見實際行動。且我齊國如今兵強馬壯,趙國未必敢輕舉妄動。若此時將魯國吐出,反倒顯得我齊國怯懦?!?
齊王建聽后,內(nèi)心的天平又傾向了后勝。他咬咬牙道:“不錯,我齊國怎可因趙國幾句恫嚇就退縮。傳孤旨意,整軍備戰(zhàn),若趙國敢來,定叫他們有來無回!”
周子見勸說無果,只能長嘆一聲退下。而此時,趙國那邊,田秀已收到齊國不肯歸還魯國的消息,他冷笑一聲,對眾人道:“既然齊國如此不識好歹,那我趙國便替天行道,出兵伐齊!”于是,一場大戰(zhàn)一觸即發(fā)。
趙國正式出兵前,又派人去韓、魏、楚聯(lián)絡三國,相約共同伐齊。
韓國懼怕趙國,因此不敢拒絕,承諾出兵三萬相助。
魏國以國中有事拒絕出兵,但魏王承諾會援助聯(lián)軍糧草。
李園因為是在趙國的幫助下掌握大權(quán),投桃報李,李園也承諾會出兵響應趙國。
當然李園答應出兵也不全是投桃報李,他剛剛掌握楚國大權(quán),急需一場勝仗立威。
田秀聯(lián)絡楚國共同伐齊,這正中李園下懷。
六月五日,趙國從晉陽、中山、上黨、河西、關(guān)中、燕地征兵四十萬,誓師伐齊。
趙國又得韓兵三萬,秦軍兩萬,衛(wèi)兵五千相助。
田秀命大將軍李牧為將,統(tǒng)兵四十五萬,討伐齊國。
六月十日,聯(lián)軍從邯鄲出兵出冠氏攻打齊國的聊城。
聊城是齊趙邊界的重鎮(zhèn)。
齊國在此駐兵八萬防守。
李牧率領(lǐng)大軍來到城下以后見齊軍堅守不出,李牧令聯(lián)軍將聊城圍困起來,挖溝筑壁,阻斷聊城與外界的聯(lián)系。
聊城守將是齊國大將田術(shù),田術(shù)見城池被圍,非常驚慌,急忙命人出城突圍向臨淄求救。
但使者被趙軍所阻不得出,聊城守將大為驚恐。
李牧聞之,下令道:“城中再有信使出城,不必射殺,可放行之。”
眾將皆是不解。
李牧解釋道:“齊國是個大國,帶甲幾十萬,如果我們一城一池的攻打要打到猴年馬月,本將要引齊軍過來,然后殲滅之。”
錢緊第一個反應過來:“大將軍只是想圍點打援?”
李牧點頭,笑道:“我正是此意?!?
于是在李牧的刻意安排下,聊城的信使終于突出重圍到了臨淄。
臨淄,齊王宮。
齊王建正因為前線戰(zhàn)士被搞得焦頭爛額,聊城的使者就到了。
聽聞聊城被圍。
齊王建急忙找來眾臣商議。
“各位賢卿,如今聊城被圍,你們說寡人該不該去救呢?”
“當救!”
“不當救!”
朝臣分成了兩派,一派主張立即出兵救援,另一派則主張按兵不動。
齊王建見朝堂上的人爭吵起來,瞬間覺得頭大。
他伸手打斷了正直的兩派人。
“丞相,你先說說意見!”齊王建先把目光看向了主張不救援的后勝。
后勝拱手道:“大王,趙國圍困聊城,明擺著是想圍點打援,我們這時候派援兵過去,只會有去無回。聊城的城墻很厚實,城中有勇士八萬,糧草可支一年。
我們不妨先坐觀時局變化,等趙軍攻城受挫糧盡的時候,在出兵支援,如此可得全勝?!?
齊王建聽了這話以后覺得有道理,連連點頭。
“周子!”齊王建又把目光看向一直主張救援的周子:“說說你的意見?!?
周子拱手說道:“大王,聊城是我齊國西北部的門戶,如果失陷的話,我國的高唐,平陸,阿城都要暴露在趙軍的兵鋒下。而且如果我們不救援聊城,今后其他城池被圍,都會知道朝廷不會派出援兵,如此就沒有人愿意死守了?!?
齊王建聞言,陷入兩難。
派兵去救吧害怕被圍點打援,不救又擔心今后將士會沒了死戰(zhàn)之心。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戰(zhàn)國帝業(yè)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君子于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君子于役并收藏戰(zhàn)國帝業(yè)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