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愁的書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72章 不按常理出牌的李書記,直上青云:從高考落榜開始,發(fā)愁的書簽,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些天相處下來,范有亮就覺得李書記總是不按常理出牌。
就拿這次召開的縣委常委會來說。
按照正常流程,常委會召開前,縣委辦先向各個常委收集議題。(如:經(jīng)濟發(fā)展、干部任免等重大事項。)
收集完議題后,針對這些議題縣委書記、縣長、副書記三個人會召開一個碰頭會,對這些議題進行篩選,最終確定常委會上的議題清單。
在確定議題清單的同時,三人也會對這些議題交換意見。
這個時候就是三位大佬的博弈或者說是交易。
比如縣委書記的議題,可能就需要用支持縣長或者副書記的議題來進行交換。
當然也有在某些核心利益上,雙方分歧很大,無法達成一致的時候。
這個時候,縣委書記就有著絕對的主動權(quán)。
比如縣委書記支持的議案,縣長和副書記都持反對意見。
那么縣委書記就會評估,這個議題在常委會獲得通過的把握大不大。
如果通過的概率高,那就上會,如果希望不大,那就擱置這個議案,在和其他常委充分溝通后,下次再上會表決。
相反,如果是縣長和副書記支持的議案,縣委書記如果堅決反對,那直接就否決上會。
只要沒有縣委書記點頭,就算是他們兩個和其他常委打好招呼也都白費。
這就是縣委書記的優(yōu)勢,他對議題是否上會有最終的決定權(quán)。
當然這個權(quán)力,縣委書記一般情況也不會濫用。
比如干部任免、重大投資項目等重大事項,縣委書記雖然可以選擇擱置,可如果因為擱置導致出了問題,那后果是要縣委書記一力承擔。
正常情況下,縣長和副書記為了能讓自己的議題能上會通過,只能對縣委書記在某些領域進行妥協(xié)和讓步。
總歸來說,常委會前的碰頭會,就是縣委書記的主場。
尤其是李書記剛到谷山,這個碰頭會更應該好好利用起來,為自己謀取更多的資源。
可偏偏李書記取消了這個對他有利的碰頭會。
用他的原話來說:“現(xiàn)在這個碰頭會,就我和縣長兩個人,有什么好碰頭的,反正縣委常委也就6個人,所有議案直接上會討論好了,省得浪費時間?!?
然后李仕山就讓王濤把自己圈定的議題清單送給縣長李太奇過目。
只要李太奇沒有問題,那就直接上會。
兩人不見面,以這種方式進行交流,那傳遞給外界的信號可就不太好了。
這就相當于告訴所有人,兩人的關系非常不好。
后來發(fā)生的事情也證明了這一點。
李書記走訪調(diào)研了十天,縣里關鍵核心部門都走了一遍,唯獨忽略了縣政府。
李太奇也一樣,李書記都來了十幾天了,也不去拜訪。
兩人很有默契一般,彼此都把對方當作空氣,互不來往。
現(xiàn)在他們兩個人的關系給外界的感覺就像是,兩軍對壘,劍拔弩張,隨時都會爆發(fā)一場大戰(zhàn)。
范有亮對李仕山的做法感到擔憂。
兩人的關系按照這種趨勢發(fā)展下去,矛盾遲早公開化。
如果被市里面知道,影響最大的可是李書記啊。
“班子團結(jié)度”可是上級組織部考核時的重要指標。
李書記現(xiàn)在還是副書記,如果事情鬧大,他很有可能就轉(zhuǎn)不了正了。
這些天李仕山的表現(xiàn),讓范有亮感覺到他是真心實意想為百姓做事情。
這樣的好書記,范有亮是真的不希望他出事情。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直上青云:從高考落榜開始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發(fā)愁的書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發(fā)愁的書簽并收藏直上青云:從高考落榜開始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