斛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四十三章 朝廷重視,古來山,斛宴,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guān)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guān)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年初時所籌措的財物及糧食,便又維持了兩月。
然到了春耕之時,旱情仍是不減,土地難以耕種,糧價又是翻了幾番,糧價堪比金價,兗州各縣受餓之人與日俱增。而因再募化不到銀兩或是糧食,慧心與趙舒玉的施粥之舉,很快便無法進行了。
眼下境況,便只能保全自身了。
而朝廷遲遲不來賑災,災民四處逃荒,沿途餓殍無處。草根樹皮皆是難存,更有甚者,饑荒最是嚴重的地方,已然開始出現(xiàn)易子而食的境地。
因有廣安王暗中相助,慧心和趙舒玉及方老伯一家,雖不至于餓到凄慘的地步,卻也難免面黃肌瘦,消瘦不堪。
遇此荒年,若是太過于健康,亦是不安全之事。
正如那些不知民間疾苦的富貴之家,已然被聚集起的亡命徒搶掠一空,官府鎮(zhèn)壓不止。時間一長,終歸使這些吝嗇的鄉(xiāng)紳富戶嘗到了饑荒的滋味。兗州各城已然無法獨善其身,僅僅數(shù)月,城中的繁華便已消散,從而開始凋敝。
直至七月底,兗州境內(nèi)餓死者十有二三。
廣安王及朝中官員連續(xù)數(shù)月上表天子,盡述兗州旱災之嚴重,餓死民眾已有三十多萬,賑災一事刻不容緩。
時年八月,兗州旱情終于引起天子重視,故派官員領(lǐng)著賑災餉銀前往各富庶州縣籌措糧食,而后運往兗州各縣賑災。
半月后,兗州的災民終于等到了朝廷的第一批賑災糧食。只是民生已然凋敝,土地荒蕪,宅院空曠,絲毫不見往日的富饒。而慧心與趙舒玉所在的高家村,餓死者亦是不計其數(shù),這些時日以來,他們早已數(shù)不清收斂了多少具尸骨,甚至變得麻木。
賑糧到后,慧心與趙舒玉受官府征召,再度為民眾施粥。
在饑荒致使兗州境內(nèi)治安混亂,安危難保的時日里,他們二人之所以能保全自身,多是因廣安王的緣故。不僅再度派了暗衛(wèi)前來保護,亦有官府時刻關(guān)注他們的安危。
若非如此,縱使趙舒玉有些許功夫傍身,亦很難逃脫危險的境地。
因此那些個尋常人家,境況自是不容樂觀,能留下一條茍延殘喘的命都是萬幸了,又能奢求什么呢?
趙舒玉深知這世間不公的一點,從而愧疚萬分。尤其是在眼睜睜看著無數(shù)如她一般年歲的少女,或活活餓死,或成為他人口中餐的那一刻,更真真切切體會到了她如今這般金尊玉貴的身份,她的獨善其身背后是萬民的血淚,是天下人的供養(yǎng)。
她不免重新開始思考起來,今后到底要走向何種道路?
……
又是一年寒冬至,放眼處皆是蕭瑟無邊。于兗州過了第二個蒼涼的年歲,面對枯山荒土,到底是感慨萬分。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立春這日,天公竟是淅淅瀝瀝下起了小雨。
村民們喜極而泣,便連趙舒玉也動容不已,紅著眼落下了喜悅的淚水。一旁的慧心亦是念著阿彌陀佛長長一嘆,直感念苦盡甘來,眼眸微紅。
此后兩月,又是淅淅瀝瀝地下了好幾場雨。
土地開始濕潤,春鳥報喜,萬物生發(fā),枝頭萌生綠意,干涸的溪流亦逐漸發(fā)出微弱的水流之聲。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古來山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斛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斛宴并收藏古來山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