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51章 神諭降臨,大唐之盛世大柱國,流局,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終于,皇廷之神諭自天而降,眾臣皆以為何樂為久候不耐,實則何樂為耐心如初,北方尚有諸多事宜待辦,借此良機一并了結,以免日后留有隱患。
自離別帝都長安近兩載,君王終頒詔令,召何樂為返歸京城,此乃時下之述職覲見。于牛進達庇護之下,何樂為率麾下兩千鐵騎,緩緩踏上回京之路。與他人不同,眾人皆欲將全部兵馬帶歸,以顯赫身世,而何樂為心知肚明,帝都非危難之所,低調方為上策。現(xiàn)今已成眾矢之的,若再率大軍歸朝,恐夜不能寐者甚眾,此中亦包括陛下李世民。
為使宵小安眠,亦為避免樹敵過多,何樂為僅攜兩千鐵騎啟程,若非擔憂途中遭人暗算,何樂為意欲僅數(shù)騎隨行足矣。
“吾兒出生之際,老牛正遠赴他鄉(xiāng),今兒行將蹣跚學步,不知能否識得吾這父親?!迸_M達憶及幼子,笑意盈然。每封家書皆詳述小兒近況,歸心似箭,欲一睹愛子風采。
“通常孩童三歲始有記憶,此前時光模糊不清。歸來后多多相伴,必深得子歡心。此次歸朝,半年內(nèi)當無離別。”何樂為思忖自身籌劃,雖須再度東征扶桑,然需周全準備。已致函水師,預計一月半后方可歸航。穿越至此,何樂為感最不便者,莫過于通信難題。信鴿雖已改善傳遞效率,然丟失率仍高,即便由頂尖馴鴿師操練,亦難免有迷途之鴿。故寄信之時,需雙管齊下,一為鴿傳,一為專人遞送。
“那高昌境況如何?”牛進達念及西方事務,彼處雖有蘇定方坐鎮(zhèn),但局勢日益緊張。高昌國已動員大軍示威,吾等皆知此舉意在震懾大唐,然高昌久未涉戰(zhàn),軍力實難恭維……
\"片刻間難有定局,無需在那片荒蕪之地虛耗我們的魔力,小蘇將軍已然掌控局勢,而趙大人并非凡夫俗子,他定會為我神龍帝國謀取至高無上的福祉。\"
幽冥疆界雖舉足輕重,然則此刻,何樂為尚未將之掛懷于心。此次重返神都,除整頓麾下靈力外,何樂為還需籌備一番,此乃為東伐蓬萊仙境所必需。更有甚者,婚事已迫在眉睫,原應早已完成,卻因戰(zhàn)火紛飛而一再延遲。此次,何世民亦不愿見何樂為滯留神都,他以為此格局甚妙,何世民坐鎮(zhèn)神都,何樂為則在外征伐,互不干擾。
然而,何樂為與程氏千金年歲已長,若此刻依舊不辦婚禮,恐影響后輩之婚配。皇家之事需依次序而行,非自由之戀時節(jié),長兄未娶,幼弟需等候。急不可耐者,或可納妾,欲娶正室,則不可。
何樂為于同輩中年歲最長,身為長兄尚未婚娶,后輩豈能先行?故,掌管皇族事務之官吏已多次上奏,即便前線上空云譎波詭,太孫殿下亦應歸返,延續(xù)皇脈乃皇族首要職責。
在此情勢下,何樂為再次上書,程咬金亦頻繁呈奏,朝中群臣皆知時機已至,若何世民仍不準何樂為歸來,實難自圓其說。
關于北冥之境,圣上亦詢多賢,朝中諸士亦有人選,最終,何樂之所薦之人脫穎而出。
蓋因,北地乃何樂為所征服,自草原邊際直至北域深淵,其間盡為何樂為之屬。若非其親信,何人能在此施展拳腳?屆時恐寸步難行。
縱使喪失對北疆實際操控,但名義上仍屬神龍帝國領土,其余官員可任意任命。故,何世民深思熟慮后,終允何樂為之議,命鮮為人知之霍唐執(zhí)掌北冥都護。
對何樂為而言,此刻布局并不遲,昔日世家勢力雄渾,不敢公然與何世民抗衡,以免授人以柄。今時不同往日,諸多世家正舔舐傷痛,部分大家族甚至淪為二流,故何樂為決心堅持自我之道... ...
在古老的卷軸上,何世民的筆跡透露出一種神秘的力量,但他依然感受到了何樂為的挑戰(zhàn)。何樂為堅定地推薦著自己的心腹,意圖昭然若揭——他要向何世民證明,舊日的平衡已被打破,新秩序即將降臨。盡管何世民手握皇權,但在廣袤的龍翔草原,何樂為的聲音才是最終裁決。
何世民深知此理,因此并未在最后時刻與何樂為正面沖突。作為帝國之主,他必須維護自己的尊嚴,任命地方官員之事不宜過于張揚,以免損害帝王威信。然而,何世民也察覺到何樂為野心的膨脹,如不加以約束,他的權力將被侵蝕殆盡。
踏上歸途,除了英勇的兩千鐵騎,無數(shù)戰(zhàn)馬亦被載回。北方的草原已然成為他們的領地,大唐的軍旗飄揚于每一寸土地。那些額外的戰(zhàn)馬將被帶回京都,即便長安城用不到,也可送往帝國的各個角落。
何樂為自然不會無償奉獻,任何想擁有這些戰(zhàn)馬的人都需付出代價,雖低于市場價,但絕不免費。對于他自己的領地,情況則有所不同。這不是他企圖建立個人王國,只因如今的大唐并非完全由他掌控,他不愿無謂地消耗財富。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大唐之盛世大柱國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流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流局并收藏大唐之盛世大柱國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