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書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2章 永圣之策(二),亂世之征伐天下,來自書中,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guān)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guān)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之前,昭武王朝君崩國滅、西平王朝一分為二,余國君臣作壁上觀;現(xiàn)在,西平帝州俯首稱臣、中玄皇朝兩國并立,余國君臣還是袖手旁觀;一旦國弱民疲之北晉王朝再步上述幾國后塵,敢問眾位大人,天焱皇朝這只被天下諸國養(yǎng)大的老虎,會把獠牙利爪對準(zhǔn)何處?”
面對百官質(zhì)疑,邊合不急不躁,再次以俱成事實之例子,問住了眾臣;見皇上和同殿文武一時無語,他拱了拱手,接著勸諫:
“如今之天焱皇朝,早已不是熒惑守心時的那個天焱皇朝,他天焱君臣一統(tǒng)天下之決心,誰人不知?眼下不盡早救國圖存,更待何時?難道非要等著秦夜一一攻滅他國,把刀架在我永圣臣民之脖頸上,才知道反抗嗎?”
“可畢竟此刻還與天焱互為盟友,假使我朝主動撕毀盟約,轉(zhuǎn)而結(jié)盟北晉,這豈不是授人以柄嗎?誠如信侯所說,如果秦夜統(tǒng)兵來戰(zhàn),玄中、東極、玉衡趁機(jī)夾擊,又該如何是好?”
禮部尚書——葛應(yīng),歷來與永王交好,心疼他來回奔走于天焱、玉衡之同時,亦深知兩國之邦交盟約不易,進(jìn)而挺身出列,沉聲提醒邊合。
“葛尚書放心,玉衡與東極兩國,長期不和,想要短時間內(nèi)化干戈為玉帛,幾無可能?又豈會聯(lián)兵犯我永圣?就算將二者分開來說,玉衡大半兵馬皆在其北部疆域與北晉對峙,何來多余士卒犯我州郡?再談東極,且不論其國與我永圣尚屬盟友,縱然撕破臉皮,他君臣不去收復(fù)被玉衡所占之失地,來和我永圣爭個顏面干什么?至于最新建立之玄中皇朝,自有中玄皇朝對付,大可不必多慮!”
邊合侃侃而談,算是全面分析了永圣鄰國之軍情,以作回應(yīng)。
“談遍玉衡、東極、玄中,偏偏不議天焱,豈非避重就輕?老夫只問你,倘若秦夜興兵攻打雙盛,如何應(yīng)對?”百里郁離冷哼一聲,同天第四次出言駁斥邊合。
“真到了那一天,侯爺視若珍寶之四方新軍,可就真正有了用武之地!馬戰(zhàn)、步戰(zhàn)不如羽營所屬,借助固若金湯之城池,總該能夠與之一較高下了吧?”一再被攻訐,忍得太多之邊合漸漸失去耐心,冷冷嘲諷。
“秦夜之能征善戰(zhàn),老夫算是見識過了;傳說他在天焱朝堂與百官辯論之時,也是力壓群臣,老夫雖未親身見證,諒也不假!今日觀雙盛將軍所說,若能再在軍事造詣上更上一層樓,或許可以和秦夜一比!”司空閃攔下急頭白臉的百里郁離,言語之間對邊合頗具期待。
“正王贊譽(yù),末將愧不敢當(dāng)!只盼能馬革裹尸,以報皇上!”躬身一拜,邊合說得既謙虛、又忠心。
“行了,時局如此,北晉君臣都能布局將來,我永圣朝野又何必計較一城一地之得失?身為先帝老臣、百官之首,老夫這個宰相,上不能輔佐皇上富國強(qiáng)兵,下不能會同百官保家衛(wèi)國,終致信城之失、花州之?dāng)?、恒州之喪!實在萬死難贖其罪,懇請皇上將老臣即刻鎖拿下獄,以安國人之心!”
不得不承認(rèn),邊合年紀(jì)雖小,其分析卻是鞭辟入里,他所提出的應(yīng)對之法,亦屬解決當(dāng)前危局之上上良策!果真能以困獸掙扎之花州換回恒州故地的話,那永圣不僅不用再冒東方疆域被侵之風(fēng)險,而且說不定還能與北晉化敵為友,共同盟約抗衡日益強(qiáng)盛之天焱皇朝……想清楚這些,子車林木顫抖著身軀伏地叩首,心甘情愿地做了趙逍之替罪羔羊……
“‘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我永圣皇朝立國百年,從無上將軍一職之說,若雙盛將軍能夠辦成此事,你就是我朝第一個上將軍!正王,扶一下宰相,朕絕非那種敢做不敢當(dāng)之昏君庸主,更不會為了自己之君威圣顏,讓宰相替朕受過!雙盛將軍功成之日,即是朕再下罪己詔之刻……今日到此為止,都散了吧!”
喜憂參半之趙逍言畢,獨(dú)自負(fù)手離開了圣皇殿;當(dāng)天下午,即有三道旨意傳出:
第一道、詔命衛(wèi)將軍——赫連鑒天,暫停與北晉交兵,大軍只需駐守圣郡即可。
第二道、詔命永王——趙無心、兵部尚書——太史令仁,放下手中一切要務(wù),即刻還朝。
第三道、詔命雙盛將軍——邊合,連夜出使北晉文都,處置朝會所議之事……
————
本章未完,點(diǎn)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亂世之征伐天下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來自書中的小說進(jìn)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來自書中并收藏亂世之征伐天下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