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94章 財色兼收,歸義非唐,北城二千,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guān)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guān)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財色兼收
“山南西道參軍楊知溫,表字德之,參見節(jié)帥……”</p>
五月初八,得知劉繼隆愿意接見自己,楊知溫便快馬從興州趕來,提前五天來到了復(fù)津縣。</p>
“楊參軍入座吧!”</p>
劉繼隆的聲音從內(nèi)堂書房中傳來,隨著楊知溫抬頭,劉繼隆也從書房內(nèi)走出。</p>
二人初見,劉繼隆只覺得楊知溫為人相貌周正,身材中等,而楊知溫卻如當(dāng)初的薛逵般愣了許久。</p>
待劉繼隆入座喚他,他才反應(yīng)過來,連忙入座。</p>
“節(jié)帥英姿雄杰,下官初看,不由得失神片刻,勞節(jié)帥勿怪?!?lt;/p>
入座后,楊知溫一開口便拍起了馬屁,劉繼隆則是不以為意,只是說道:</p>
“楊參軍大老遠趕來武州,想必不是來說這些事情的?!?lt;/p>
“自然”楊知溫頷首,繼續(xù)說道:</p>
“先前朝廷令我等出兵與節(jié)帥爭搶武州,我家尚書擔(dān)心節(jié)帥誤會,特此派我前來與節(jié)帥解釋。”</p>
“為表誠意,山南西道與隴西的商道已然開通,不然節(jié)帥也不會那么輕松的見到俞押衙等人?!?lt;/p>
楊知溫先解釋矛盾,隨后又說他們付出了什么。</p>
劉繼隆端著茶杯抿了一口茶,一舉一動牽扯著楊知溫目光,不由感嘆其氣度恢弘,遠比那些名門出身,卻持兵跋扈的將門子弟強。</p>
“人言節(jié)帥布衣出身,今日一見,只覺節(jié)帥天縱,想來那些都是謠言罷了。”</p>
楊知溫感慨著,劉繼隆卻輕笑道:“我確實非布衣出身,準(zhǔn)確說應(yīng)該是奴隸出身。”</p>
“額……”楊知溫被劉繼隆此言弄得說不出話來,畢竟凡是登臨高位之人,都會想掩蓋自己過去的不堪,許多人甚至給自己尋了個不相干的名人祖宗。</p>
如劉繼隆這般豁達,直接說出自己過往不堪的人,反倒是極少的。</p>
“節(jié)帥乃人杰,番賊難不成未曾拉攏節(jié)帥?”</p>
楊知溫不死心詢問著,他覺得以劉繼隆這般氣度、外貌,必然不會是簡單的牧奴出身,然而劉繼隆卻疑惑瞥了他一眼。</p>
“晉昌縣中節(jié)兒膝下僅有兩子,加之厭惡漢人,動輒打殺奴婢?!?lt;/p>
“瓜沙交界處,便有以我漢人頭顱所筑京觀,某在晉昌時,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現(xiàn),番賊折辱我甚多,何談拉攏?”</p>
想起先前十七年為奴的日子,劉繼隆心中無奈之極。</p>
每天餓得手腳發(fā)軟,年紀(jì)太小未長成,哪里亮眼的時刻。</p>
當(dāng)初劉繼隆與張議潮討論河西人口的時候,便提過晉昌人口變化。</p>
城內(nèi)四千九百傳到劉繼隆參軍時,只剩不到四千二,其中有半數(shù)還是吐蕃人。</p>
消失的那半數(shù)漢人,大多都是做奴婢餓死的,又有幾個能活到成年。</p>
也得虧他皮糙肉厚,這才茍活到張議潮收復(fù)晉昌,隨之參軍吃了半年多飽飯,最后才機會顯露力氣。</p>
論起削減漢人口數(shù),吐蕃人的手段還真是層出不窮。</p>
“原來如此……”</p>
楊知溫有些尷尬,劉繼隆的出身算是把他這個弘農(nóng)楊氏出身的名門子弟給打擊到不行。</p>
他出身名門,蹉跎十一年還是外鎮(zhèn)參軍,未曾擔(dān)任過京官,而劉繼隆起義六年不到,已然成為一方節(jié)帥了。</p>
“此次召楊參軍來,倒是有件事情需要楊參軍幫忙?!?lt;/p>
劉繼隆忽的開口,楊知溫連忙道:“節(jié)帥但說無妨?!?lt;/p>
見狀,劉繼隆便繼續(xù)道:“聽聞山南西道饑民甚多,而隴西人口稀少,若是楊參軍愿意游說封尚書將饑民遷徙隴西,某愿出力安撫?!?lt;/p>
楊知溫愣了下,他倒是沒想到劉繼隆竟然盯上了饑民。</p>
盡管廟堂上粉飾太平,自稱此時為“大中治世”,可江南、淮南、劍南、山南等地都是饑民。</p>
河?xùn)|、關(guān)內(nèi)盡是雜胡,唯有嶺南、安南、河北等道的百姓免于逃亡。</p>
嶺南和安南是因為漢人太少而精貴,河北則是由于河朔三鎮(zhèn)將百姓視作牲畜豢養(yǎng),這才讓河北百姓過得滋潤。</p>
只是牲畜終將被宰,如魏博幾次更替節(jié)度使時,都出現(xiàn)了兵變和牙兵劫掠州縣的事情,致使魏博鎮(zhèn)內(nèi)各州民生凋零。</p>
總的來說,眼下的大唐確實沒有幾處太平地方,所謂太平,不過是廟堂上袞袞諸公的粉飾罷了。</p>
山南西道的饑民多聚于三川,盡管此前被官軍屠戮過兩次,但吏治不改,當(dāng)?shù)睾芸煊殖霈F(xiàn)新的饑民了。</p>
面對這些饑民,封敖也沒有什么辦法,若是動兵,難免會再次出現(xiàn)對饑民屠殺的事情。</p>
這件事情困擾著封敖,也困擾著楊知溫。</p>
若是劉繼隆能解決饑民的事情,道中還能憑此饑民生財,那自然是兩全其美。</p>
這般想著,楊知溫這才開口道:“遷徙饑民,此事若被朝廷所知,必然會論罪封尚書與下官?!?lt;/p>
“若是不想被朝廷所知,上下打點少不了,不知道節(jié)帥愿意出多少錢糧來遷徙饑民?”</p>
楊知溫一開口,劉繼隆便知道遷徙饑民成生意了。</p>
“某想將饑民打作獠蠻奴籍,隨后派牙商采買,分批帶入隴西?!?lt;/p>
“該給的契稅,某一分不少,此外還需要什么,參軍但說無妨。”</p>
劉繼隆將俞從暉教他的手段說出,楊知溫聽后頷首:</p>
“此等手段倒是不錯,各州得了契稅,自然不會揭發(fā)道里與節(jié)帥,不過道里卻還需要打點?!?lt;/p>
“不若這樣……”楊知溫頓了頓,繼續(xù)說道:</p>
“每名口馬不分男女老弱,作價五貫如何?”</p>
“五貫?”劉繼隆聽后皺眉,但很快又舒展眉頭。</p>
隴西軍庫中還有四萬匹絹,以及去年商貨買賣后得到的七萬余貫錢,此外還有積攢的麩金、白銀、赤銅等貴金屬,雜七雜八算下來,十三四萬貫還是有的。</p>
況且陳瑛前往關(guān)內(nèi)道八九個月了,想來也差不多快回來了。</p>
等陳瑛回來,軍中的錢財最少能積攢三四十萬貫。</p>
即便奴婢作價五貫,加上各州縣的契稅,也最多不過七貫罷了。</p>
三四十萬貫,足夠把三川的饑民都買光了。</p>
想到這里,劉繼隆頷首表示同意,不過補充道:“牙商遷徙百姓途中,參軍可派直白跟隨。”</p>
“若是因身子孱弱而死于路途者,某是不會付那五貫錢的?!?lt;/p>
“這是自然!”楊知溫答應(yīng)的爽快,眼睛也愈發(fā)明亮。</p>
這年頭有錢才能使喚得動兵馬,若是口馬貿(mào)易能成交,山南西道的庫中便能多出十幾、幾十萬貫錢財,封敖也不會那么憋屈了。</p>
若是封敖腰桿子硬起來,那自己也能隨他返回京畿,前途光明。</p>
至于這件事會不會暴露,楊知溫并不擔(dān)心。</p>
只要錢足夠,打點過后也不會有人上報的,畢竟各道的手腳也不干凈,真要檢舉,山南西道這點事都算小事。</p>
“既然如此,那日后便由俞押衙與楊參軍協(xié)商口馬之事了。”</p>
劉繼隆目光瞥向門口一直等待的俞從暉,俞從暉也連忙朝楊知溫作揖。</p>
楊知溫眼見自己安撫了劉繼隆,又為封敖想到了賺錢的門路,當(dāng)下也十分高興,急著把事情打點下來。</p>
“既然如此,那我現(xiàn)在便趕回興元府,與封尚書交代此事。”</p>
“參軍慢走。”劉繼隆頷首示意俞從暉送客。</p>
俞從暉見狀為楊知溫引路,不多時消失在了內(nèi)堂院中。</p>
待他們走后,門外走進曹茂身影,他臉上欣喜,顯然是聽到了劉繼隆與楊知溫所說的事情。</p>
“節(jié)帥,若是能從山南西道引入饑民,我隴西實力必然增長!”</p>
曹茂激動說著,劉繼隆雖然也十分高興,但遠遠沒到激動的程度。</p>
他很清楚,楊知溫還需要時間去說服封敖。</p>
此外,這件事情能運作多久,也需要看封敖的政治智商。</p>
萬一封敖?jīng)]能經(jīng)營好這件事,讓朝廷知道了,那朝廷必然會追究,那這條讓隴西壯大的路子也就走不通了。</p>
正因如此,這件事一旦敲定,速度必須要快,要在人心思動前把山南西道的饑民都弄到隴西來。</p>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歸義非唐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北城二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北城二千并收藏歸義非唐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