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5章 除夕前夜,歸義非唐,北城二千,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說到這里,他拿起水杯喝了一口水,滋潤了喉嚨后繼續(xù)說道:</p>
“我翻看過以前的圖籍,包含五泉在內(nèi)的十個縣,在百年前就有八萬口百姓,所以才能耕種這八十萬畝耕地?!?lt;/p>
“現(xiàn)在百姓數(shù)量降到了六萬多,但好在我們手上的挽馬耕牛足夠多。”</p>
“八十萬畝,算是眼下我們手中人力畜力的極限了,所以不用著急開墾新的土地?!?lt;/p>
“明年休整一年,等有足夠的糧食后再動兵。”</p>
“動兵?”陳靖崇來了興致,笑著詢問道:“您準備打哪?”</p>
劉繼隆見狀轉身,從案上找出了自己這些日子根據(jù)圖籍所繪的地圖。</p>
“我們之前的圖籍都是尚婢婢帶去的舊圖籍,攻下三州后的圖籍才是新的圖籍。”</p>
“雖說吐蕃這些年不留余力的壓榨我們,但他們還是干了些好事的,比如他們在從隴西前往鄣縣的官道基礎上,修建了岔往成州的官道?!?lt;/p>
“盡管這條官道廢棄了八年時間,但修葺過后還是可以行軍的。”</p>
“成州百姓二萬口,又有井鹽之利,若是拿下成州,進而武州一同拿下,便可安心收復剩余五州了?!?lt;/p>
他用手規(guī)劃了進攻成州、武州的路線,陳靖崇看得認真,事后也不免點頭附和道:</p>
“收復二州,能增人口三萬,也能隔絕朝廷從山南道進取隴南,不愧是刺史?!?lt;/p>
劉繼隆輕笑,沒有說什么,只是收起了地圖。</p>
其實在他心里,他更想先收復岷州,因為這樣他就能制作火藥,將火藥運用到采礦和軍事上。</p>
只是他擔心自己動兵收復岷州,會引起朝廷注意。</p>
若是朝廷從興元府(漢中)出兵進攻武州和成州,那隴西的戰(zhàn)略縱深就被壓縮了。</p>
因此他改變了想法,決定先取成、武,再取岷、洮。</p>
拿下這四個州后,他再一鼓作氣收復疊、宕、松三州,同時扶持尚婢婢剿滅論恐熱,南下攻取多麥及恭州等番州。</p>
到時候劍南道西線壓力變大,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必然會抽調南邊的戍卒前往西線,致使南線空虛。</p>
接下來的時間,自己只需要等待南詔和大唐翻臉就行了。</p>
西川南線空虛,南詔不可能不打。</p>
只要南詔出兵,自己就有機會充實隴西人口了!</p>
這般想著,劉繼隆走到了正堂門口,眺望那寒冷卻無烏云的天空,眉頭微皺。</p>
陳靖崇跟了上來,與劉繼隆一同瞧著那藍天道:“去年入冬,雪雖然少,但至少還有點雪?!?lt;/p>
“可是今年,莫說隴西沒有雪,就連蘭州也不曾降雪?!?lt;/p>
“明年……恐怕會比今年還要干旱……”</p>
他艱難說著,并在之后看向劉繼隆道:</p>
“刺史,長安那邊遲遲沒有消息,我們手中就兩千老卒和四千多新卒,現(xiàn)在有四千都在隴西,河州、臨州、蘭州僅兩千。”</p>
“這么拖下去,恐怕不是辦法。”</p>
“我知道。”劉繼隆頷首道:“朝廷吃硬不吃軟,如今拖著我們,無非就是想看我們能不能從容調四千甲兵駐守隴西?!?lt;/p>
“我們在隴西屯兵越久,得到的好處就越多,比的就是定力?!?lt;/p>
“可……”陳靖崇張了張嘴,欲言又止。</p>
劉繼隆瞥了一眼他:“想說什么就說吧?!?lt;/p>
“我是擔心論恐熱帶兵襲擊河州,畢竟這廝去磨禪川后,便經(jīng)常襲擊廓、河、洮三州?!?lt;/p>
“如今我們剛剛結束一場大戰(zhàn)不到四個月,河州那邊只有兩百老卒帶著八百新卒,我擔心馬成應付不過來。”</p>
陳靖崇說出自己的擔心,可不等他繼續(xù)說下去,劉繼隆便將其打斷道:</p>
“馬成從軍時間不短了,況且這個季節(jié)不可能入寇?!?lt;/p>
“眼下距離隴西春種還有兩個月,至少在春種之前,論恐熱不會襲擊河州?!?lt;/p>
“朝廷那邊再怎么拖,也不至于拖到春種之后?!?lt;/p>
見劉繼隆這么說,陳靖崇也只能將擔心收進了肚子里。</p>
“噼里啪啦……”</p>
忽的,衙門外面響起了什么東西爆裂開的聲音。</p>
“什么聲音?”</p>
劉繼隆側目詢問陳靖崇,卻見陳靖崇釋然笑道:“定是弟兄們在放爆竹?!?lt;/p>
“爆竹?隴西有竹子?”</p>
劉繼隆倒是沒想到隴西還有竹子,陳靖崇則是點頭道:“前些日子塘兵找到了幾畝竹林,砍伐帶了回來。”</p>
聞言,劉繼隆輕笑道:“走,我們也出去看看去?!?lt;/p>
說話間,他帶著陳靖崇向外走去,不多時便見到了在衙門門口放爆竹的十幾名兵卒。</p>
他們在衙門前放好火盆,將竹子搭在上面。</p>
隨著火勢炙烤,竹子便發(fā)出了“噼里啪啦”的爆竹聲。</p>
“先取山西十二州,別分子將打衙頭?!?lt;/p>
“回看秦塞低如馬,漸見黃河直北流?!?lt;/p>
“天威卷地過黃河,萬里征人盡漢歌……”</p>
他們將火盆與爆竹圍在中間,各自抓著前方一人的肩頭或革帶,高興唱著《大陣樂》,踏歌而行。</p>
“刺史!”</p>
“刺史來踏歌!”</p>
“來踏歌啊刺史!”</p>
眼見劉繼隆到來,他們熱情邀請著劉繼隆。</p>
面對邀請,劉繼隆卻是笑著搖了搖頭,拿起衙門前的鼓槌坐在臺階上,用兩根鼓槌為他們打著拍子。</p>
見狀,他們立馬就繼續(xù)踏起了歌,只是將曲子換成了《從軍歌》。</p>
“君不見,漢終軍,弱冠系虜請長纓?!?lt;/p>
“君不見,班定遠,絕域輕騎催戰(zhàn)云……”</p>
不多時,從田間返回的百姓都隔著老遠眺望他們,臉上充滿向往和羨慕。</p>
“都別看著了,過來一起!”</p>
“快來快來!”</p>
此時此刻,將士們朝百姓們發(fā)出邀請,一些膽大的百姓也加入其中。</p>
盡管他們不會說唐音,不知道《從軍歌》,更不知道如何踏歌……可他們依舊笨手笨腳的學了起來。</p>
大伙抓著各自的革帶與布帶,亦或者將手搭在前人的肩頭,喜笑顏開的踏歌唱跳了起來。</p>
隨著時間推移,天色漸黑,火盆卻擺的越來越多,而衙門前的踏歌隊伍越來越大。</p>
數(shù)百人在街道上圍著火盆,高聲歌唱,手足踏歌。</p>
站在圈外,如劉繼隆這般敲打拍子的人也多了起來。</p>
他們有的學劉繼隆用木棍,有的用號角,還有的用小鼓,眾人玩得不亦樂乎。</p>
近百年的奴役,河隴的百姓早就忘記漢人是如何守歲過年的了。</p>
他們只知道除夕對他們很重要,是他們能夠休息玩耍的日子。</p>
哪怕沒有酒沒有肉,只是單純的一群人湊在一起盡情歌舞,也精彩過他們前半生的所有時刻。</p>
劉繼隆的臉龐被火光與人影照得忽明忽暗,可他嘴角的笑容卻怎么都收不住。</p>
他腦中閃過了自己過去二十年的經(jīng)歷,從一開始的求活到茍延殘喘,再到后來的參加起義、解決溫飽,直至如今的衣食不缺,富貴在前。</p>
在富貴這條路上,他似乎已經(jīng)走的差不多了。</p>
唯一能讓他心里感到觸動的,反而成了面前這簡單的軍民愉悅,共享太平。</p>
“靖崇……”</p>
劉繼隆打著拍子,笑著喚了一聲陳靖崇。</p>
陳靖崇朝他看來,只見他臉上滿是笑容,遮掩不住。</p>
不顧旁人目光,劉繼隆笑聲爽朗:</p>
“有朝一日,我們也要讓天下人如他們般,共享太平!”</p>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歸義非唐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北城二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北城二千并收藏歸義非唐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