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64章 觸斗蠻爭,歸義非唐,北城二千,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guān)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guān)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觸斗蠻爭
“看樣子,這臨州是守不住了?!?lt;/p>
“不過沒事,臨州本來就沒有多少人口,大不了我們遷徙人口去渭州,單憑一個渭州也能賣個好價錢!”</p>
衙門內(nèi),魯褥月盡量安撫著尚延心和折逋諱,可他們心里卻并不這么想。</p>
“半個月時間,根本來不及遷走百姓!”</p>
折逋諱臉色難看,尚延心也附和道:“沒錯!”</p>
見二人這么說,魯褥月也有些惱了:“那你們說該怎么辦?”</p>
“你們要是能守住大夏,那還萬事好說,可現(xiàn)在根本守不住?!?lt;/p>
“大不了把奴隸丟下,帶著兵馬和家眷撤往渭州?!?lt;/p>
“臨州總不可能連幾千挽馬都沒有吧?!”</p>
魯褥月提出了另一個辦法,目光死死盯著折逋羅。</p>
折逋羅見狀只能看向尚延心,隨后點頭道:“只是遷徙將士的家眷和牧群,還是能撤走的?!?lt;/p>
“不過我擔心劉繼隆提前攻城,到時候……”</p>
他沒有繼續(xù)說下去,可尚延心卻明白他的意思,無非就是對自己施壓罷了。</p>
“既然如此,現(xiàn)在立馬遷徙家眷和牧群!”</p>
尚延心手里還有兩萬多石糧食,帶著部眾堅持到薛逵馳援渭州還是沒問題的。</p>
“好!”魯褥月沉聲道:“既然如此,那就先遷徙家眷前往渭州,然后備足馬匹,甲兵撤退,留下這些奴隸給劉繼隆添幾千張嘴!”</p>
魯褥月有自己的心思,他擔心自己實力不夠,得不到唐廷的重視。</p>
不過若是他能拉著折逋諱和尚延心一起前往渭州,那局勢就不一樣了。</p>
屆時唐廷要治理渭州,必然少不了三人出力,三人也就能坐地起價了。</p>
想到這里,他開始催促起了折逋諱和尚延心。</p>
二人也沒有耽擱,急忙分出百余精騎前往狄道,并通知了長樂的番兵開始遷徙。</p>
“嘭嘭嘭——”</p>
時間流逝,可隴西軍的攻勢卻不會停下。</p>
沉悶的落石聲絡(luò)繹不絕,城內(nèi)外人心惶惶。</p>
不管是誰,只要瞧見那二百斤的落石,都不會認為他們能長久的守下去。</p>
只是一個白天,西城的城墻便被打出了密密麻麻的凹口,塌陷的砂土都足夠填滿護城河。</p>
“這群家伙還真是修了個烏龜殼?!?lt;/p>
尚鐸羅的聲音從帳外傳來,不多時他掀開牙帳的帳簾,對主位的劉繼隆作揖道:</p>
“刺史,我來換班了!”</p>
“好!”位置上的李驥站了起來,急不可耐道:“石脂還有三十多桶,看我晚上怎么火燒連營!”</p>
他用著此前在五泉學習時學到的成語,尚鐸羅聞言笑道:“不著急,將士們正在吃飯,給他們休息休息?!?lt;/p>
說罷,他走到了自己的位置上坐下,與旁邊的張昶、斛斯光等人打趣起來。</p>
劉繼隆倒是沒有摻和進他們的打趣中,而是坐在主位,書寫著文冊。</p>
不多時,飯食端了上來,劉繼隆也剛好停筆。</p>
他抬頭看向等他動筷的眾人,隨即拿起碗筷一邊吃一邊說道:</p>
“我算了算,眼下我們有兩關(guān)三城,手中有近二十萬石糧食。”</p>
“這糧食看似很多,可治下三萬多軍民都要吃飯,光是吃飯就要吃去十四五萬石糧食。”</p>
“今日我們投石二百斤,恐怕早已將尚延心他們嚇得兩股戰(zhàn)戰(zhàn)了?!?lt;/p>
“我擔心他們會撤往渭州,如果真的撤往渭州,那想來他們現(xiàn)在就已經(jīng)開始安排兵馬,護送家眷撤退了?!?lt;/p>
“到時候,他們應該會丟下臨州的奴隸,增加我們的后勤負擔?!?lt;/p>
劉繼隆話音落下,尚鐸羅便道:“那我們怎么辦?”</p>
“他們已經(jīng)沒有了死戰(zhàn)的心思,最后的戰(zhàn)場恐怕會在渭州?!?lt;/p>
劉繼隆解釋的同時,目光看向了斛斯光:“斛斯光,你吃完飯后,率二百精騎一人雙馬,繞道前往長樂。”</p>
“若是不出意外,長樂的番兵在這幾日便會撤走。”</p>
“我一開始應該聽你們的,分兵進攻長樂,不過現(xiàn)在也不晚,應該可以白撿一個長樂城?!?lt;/p>
劉繼隆對眾人承認了自己的失誤,畢竟他并不是神,對局勢預估出錯也正常,好在還有亡羊補牢的機會。</p>
“刺史您也沒想到他們會撤,況且我們也是瞎貓碰死耗子?!?lt;/p>
尚鐸羅帶頭安慰劉繼隆,劉繼隆卻笑道:“安慰的話就不必了。”</p>
“張昶你明日率一百精騎,帶著一千民夫撤回抱罕,讓馬成準備五千石糧食,由你帶回臨州?!?lt;/p>
“這批糧食要用來安撫臨州三城的百姓,不能馬虎。”</p>
“斛斯光你拿下長樂后,留下百騎駐守,帶著剩下的百騎前往狄道與我們會合?!?lt;/p>
“末將領(lǐng)命!”張昶與斛斯光先后作揖應下,隨后埋頭吃飯。</p>
不多時,斛斯光吃好后,便點齊二百精騎,繞道前往了長樂縣。</p>
翌日天明,張昶按照昨夜所答應的,帶著一百精騎和一千民夫及挽馬車返回了河州。</p>
不過劉繼隆并沒讓他們帶走旌旗,故此營壘之中的旌旗一同昨日,藺茹真將并不知道劉繼隆已經(jīng)分兵。</p>
接下來幾日時間,大夏城的城墻越來越破敗,那些凹口也漸漸變成了豁口,藺茹真將不得不發(fā)動民夫,冒著投石去修補城墻。</p>
這樣的局勢,一直到八月二十日為止,因為城墻的豁口已經(jīng)修補不好,西城城墻成段垮塌。</p>
隨著城墻出現(xiàn)豁口,隴西軍的投石機也開始強攻這些豁口,將豁口擴寬。</p>
“乞利本!”</p>
急切的叫喚聲從衙門外傳來,灰頭土臉的一名節(jié)兒小跑入院,連忙對尚延心三人行禮。</p>
“藺茹都護派我來傳消息,西城城墻出現(xiàn)豁口三處,最寬一道近三丈。”</p>
“藺茹都護請乞利本做好準備,漢奴恐怕會在今日強攻城墻!”</p>
“什么?”魯褥月錯愕:“這才第六天,城墻怎么就出現(xiàn)這么寬的豁口了?”</p>
“漢奴投石機犀利,城墻抵擋不住……”節(jié)兒苦著臉解釋。</p>
見狀,魯褥月也將目光看向尚延心和折逋諱:“算算時間,書信應該已經(jīng)送抵秦州了?!?lt;/p>
“這臨州恐怕是守不住了,不如趁夜撤往渭州?”</p>
“再等等!”折逋諱不甘道:“大軍還沒短兵相接,若是能擋住他們,也能多消耗些劉繼隆兵馬,撤回渭州路上也能安全些。”</p>
“若是擋不住他們,入夜再撤軍也不遲!”</p>
“好!”魯褥月應下,而尚延心只能跟著點頭。</p>
曾幾何時,他也是三人中做主的那人,如今卻只能盲從了。</p>
思緒間,三人做好了迎戰(zhàn)并在迎戰(zhàn)后不利撤走的準備。</p>
只是讓他們失望的是,劉繼隆并未下令強攻,而是依舊用投石機,遠程擴大城墻豁口。</p>
與此同時,在尚延心他們做足準備的時候,他們所派出的輕騎也抵達了秦州地界。</p>
“都從官道上滾開!”</p>
“駕……”</p>
烈陽下,叱罵聲在秦州成紀縣內(nèi)街道上作響。</p>
那些在官道上肆意行走的番民被穿著明甲的騎兵驅(qū)趕,而明甲騎兵身后,則是跟著十余名吐蕃裝扮的輕騎。</p>
由于消息傳播不便,隴西及河西各股勢力都將秦州規(guī)制視作天寶年間的規(guī)制,都以為秦州治所還在上邽縣。</p>
然而現(xiàn)實是大唐收復秦州后,考慮到上邽破敗,便還州治于成紀縣。</p>
因為大唐的這個操作,致使臨渭的輕騎白跑了一趟上邽,多浪費一天時間,來到了成紀縣。</p>
“下馬,你跟著我進去見薛柱國!”</p>
來到衙門前,一名天雄軍校尉翻身下馬,用馬鞭示意臨渭騎兵中的百戶長下馬跟隨。</p>
這百戶長也知道自己有求于人,因此沒有擺什么架子,而是低眉順眼的跟著校尉走入秦州衙門。</p>
不多時,他們便穿過了正堂,來到了內(nèi)堂門外。</p>
站在門口,他們可以見到內(nèi)堂中坐滿了正七品以上官員,而坐在主位的官員則是身穿正二品紫袍。</p>
“柱國,人帶來了!”</p>
“嗯……”</p>
校尉作揖行禮,便見那紫袍高官頷首示意他帶人進來。</p>
校尉帶著百戶長走入內(nèi)堂,當著諸多官員的面,用吐蕃語介紹起了紫袍官員的身份:“這就是薛柱國!”</p>
與尚延心等人粗俗的喚薛逵為刺史不同,天雄軍的校尉對薛逵的稱呼是“柱國”,盡顯尊貴。</p>
作為鎮(zhèn)守秦州,持節(jié)隴州軍事的高官,薛逵出身名門,與號稱“小李杜”的杜牧更是摯友,盡得皇帝李忱信任。</p>
薛逵年紀五旬上下,一副儒將做派,眼見百戶長朝他行禮,薛逵也撫須道:“尚延心派你來尋本使何事?”</p>
“我家乞利本準備舉臨、渭二州投靠刺史,希望刺史接納!”百戶長畢恭畢敬,而薛逵卻皺眉道:</p>
“據(jù)本使所知,尚延心應該駐蹕河州,怎么不獻三州,而獨獻二州?”</p>
薛逵的話,被校尉翻譯給了百戶長,百戶長聞言有些尷尬:“河州已經(jīng)被蘭州的劉繼隆占據(jù),所以不在獻出之列?!?lt;/p>
“你說什么?!”聽到百戶長的話,左右兩排秦州官員愕然。</p>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歸義非唐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北城二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北城二千并收藏歸義非唐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