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1章 河隴生息,歸義非唐,北城二千,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guān)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guān)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么想著,劉繼隆沉聲說道:“這樣吧,明日起你派人把收獲的麻制成布匹和繩子,看看能不能弄成漁網(wǎng),弄些魚來吃吃?!?lt;/p>
“另外我寫一封信給小張節(jié)度使,向他借一萬石糧?!?lt;/p>
尚婢婢那邊是不可能繼續(xù)借糧給他了,因此劉繼隆只能將目光放在張淮深身上。</p>
他相信以自己和張淮深的關(guān)系,即便張淮深借不了一萬石糧,也能借個幾千石來應(yīng)應(yīng)急。</p>
大不了到明年的下半年,他帶著五泉的百姓,節(jié)衣縮食的給他熬過去便是。</p>
現(xiàn)在城外的荒地已經(jīng)全部復(fù)耕,近十萬畝耕地在春耕后種上糧食,大約能在七月末就收割。</p>
左右也不過就是一兩個月的苦日子罷了,實在不行,他賣幾十套甲胄也能從尚婢婢那里搞來一兩千石糧食。</p>
“還是得盡早拿下河臨渭三州才行。”</p>
劉繼隆沉吟道:“河臨渭三州有金、鐵、銅礦,昔年尚在我漢人手中時,每年產(chǎn)出價值上萬貫的金銀銅錢,并且還能連接欽州?!?lt;/p>
“拿下他們,就可以整合三州力量,向朝廷買糧了?!?lt;/p>
“另外拿下三州后,我們必須立馬拿下岷州和成州。”</p>
“岷州有茶,成州有鹽,都是我們急缺的資源?!?lt;/p>
“確實!”陳靖崇也頷首表示認可。</p>
不過他并不知道,劉繼隆要收復(fù)岷州和成州,主要還是當(dāng)?shù)禺a(chǎn)有硫磺。</p>
只要有硫磺,他就能制作火藥,而火藥在他看來,最大的作用不是用于軍事,而是用于開采礦石。</p>
他也想過制作火槍,可是火門槍威力不大,射程不遠,而火繩槍的原理他又不清楚,只能慢慢摸索。</p>
在此期間,火藥理應(yīng)用在開采礦石上。</p>
幾千上萬斤火藥,足夠把河臨渭三州的金銀銅礦產(chǎn)量翻好幾倍。</p>
畢竟明朝產(chǎn)鐵之所以那么高,原因就是用火藥開采礦石。</p>
大唐身上的蛀蟲比廁所的蒼蠅還多,只要有足夠的錢,即便唐廷不讓關(guān)中販賣糧食給自己,自己也能賄賂劍南道的官員賣糧給自己。</p>
如果關(guān)中和劍南道都不賣,那他就只有給大唐一點小小震撼了。</p>
這憋屈日子,他早就受夠了!</p>
這般想著,劉繼隆交代陳靖崇留下吃飯,同時與他說了一些治軍和治理的想法。</p>
對此陳靖崇盡數(shù)記下筆記,而城外的百姓也在秋收結(jié)束后,將目標投向了城外的野地。</p>
十月初的蘭州還未進入零下,因此開墾野地并不困難。</p>
百姓們點火將野地上的野草燒盡,隨后驅(qū)使挽馬耕牛開墾野地,將石塊都弄到了官道上。</p>
勞作結(jié)束后,他們便把石塊搬到馬車上,運到五泉城門外。</p>
這些石塊,都將成為壘砌城墻的材料,而這也是劉繼隆在做的事情。</p>
回回炮既然被他弄出來了,純夯土的城墻,自然也就落后了。</p>
百姓開墾野地所拾取的石塊,便成為了壘砌城墻最好的材料。</p>
不止是他意識到了這點,就連遠在涼州的張淮深也意識到了這點。</p>
不同的是,涼州人口眾多,因此姑臧城早就在秋收前開始壘砌石塊,加固城墻。</p>
“百姓們交了田賦,按照五稅一,官倉進了五萬七千多石稅糧?!?lt;/p>
“除此之外,月末應(yīng)該能交上來八千多匹麻布?!?lt;/p>
姑臧衙門內(nèi),酒居延匯報著姑臧秋收的情況。</p>
由于家大業(yè)大,涼州完全可以按照正常稅制進行治理,而蘭州只能吃大鍋飯,按照配給制來渡過難關(guān)。</p>
“番和、嘉麟、昌松的糧冊都送來了沒有?”</p>
張淮深坐在主位,目光看著文冊內(nèi)的數(shù)據(jù),卻不忘詢問酒居延。</p>
酒居延聞言頷首:“昌松的還沒送來,不過按照往年的情況來看,涼州這次所收稅糧,應(yīng)該不低于十二萬石才對?!?lt;/p>
“加上麻、豆、絹及牧群等雜項,足以養(yǎng)兵一萬!”</p>
酒居延十分自豪,而張淮深卻依舊平靜:“廣武那邊有消息傳來沒有?”</p>
“正要說這件事?!本凭友永^續(xù)道:</p>
“李刺史請調(diào)耕牛五百頭,糧三萬石?!?lt;/p>
“嗯……”張淮深頷首應(yīng)下,并不覺得很多,畢竟廣武兩千名甲兵的軍餉就高達兩萬四千石,算上口糧,三萬石還算少的。</p>
“劉繼隆……”他欲言又止,最后還是下了決心:</p>
“劉繼隆那邊,有消息傳來嗎?”</p>
“沒有?!本凭友訃@氣道:“不過以刺史帶去的兵馬和李刺史所述的狀況來看,五泉那邊應(yīng)該不太好過。”</p>
聞言,張淮深也忍不住皺眉道:“真是執(zhí)拗!”</p>
他想幫劉繼隆,卻又拉不下臉來,所以只能等劉繼隆求他。</p>
不知道為什么,這些日子他的眼皮總是跳個不停,因此不免對劉繼隆起了催促之心。</p>
“會州、甘州那邊有沒有消息?”</p>
張淮深繼續(xù)詢問酒居延,酒居延也連忙道:</p>
“會州那邊,索刺史倒是沒有送出什么消息,不過甘州那邊,李刺史和崔縣令倒是有消息傳來。”</p>
“李刺史想要新練兩千兵卒,因此想請您手書給節(jié)度使?!?lt;/p>
“崔縣令送來的是山丹的文冊,今歲山丹收獲稅糧二萬四千余石,新增一萬三千余只牧群,產(chǎn)鐵十二萬六千余斤,石炭四十余萬斤,炒茶五千多斤……”</p>
酒居延將甘州的事情交代清楚,張淮深聽后不免惋惜:“這山丹也是他的遺澤,如今河西穩(wěn)定,改十稅一為五稅一,希望山丹的百姓不要怨恨衙門?!?lt;/p>
“這怎么會?”酒居延急忙道:“昔年吐蕃在時,收糧一石,有七八成都要上交,而今只交兩成,百姓高興還來不及呢。”</p>
“可始終不如他在的時候。”張淮深打斷了酒居延,說出了讓他無法反駁的話。</p>
“他若在,這涼州不出三年,恐怕便能恢復(fù)昔年開元時節(jié)的盛況了。”</p>
張淮深感嘆著,幾乎每三句話就要提一提劉繼隆,可見確實想念他。</p>
在他這般想著的時候,堂外也響起了腳步聲。</p>
二人聞聲看去,不多時便見張淮澗快步走來,并雙手呈上一張帛書。</p>
在河西,能用帛書的只能是敦煌的張議潮,因此張淮深連忙接過查看起來。</p>
不多時,他將帛書合上,與二人對視道:</p>
“叔父讓我們從涼州,甘州運兩萬石糧去伊州,看樣子是準備對盤踞在伊州納職的那群胡雜動手了?!?lt;/p>
“沒有調(diào)兵嗎?”酒居延好奇詢問,張淮深卻搖了搖頭。</p>
“我有一事不解……”</p>
忽的,張淮澗皺眉開口道:“眼下隴西番賊依舊勢大,為何我們不把劉刺史調(diào)往伊州收復(fù)安西、北庭,由我們收復(fù)隴西呢?”</p>
張淮澗不明白,眼下歸義軍有民二十余萬,甲兵一萬八千余人,而隴西四分五裂,強盛的尚延心也不過四千多甲兵。</p>
這種情況下,他們只需要在涼州整軍一年,就能走烏鞘嶺收復(fù)隴西全境。</p>
大好情況擺在眼前,卻讓劉繼隆去隴西單打獨斗,這是張淮深無法理解的安排。</p>
面對他的不解,張淮深皺眉道:“我們畢竟歸義不到三年,倘若著急收復(fù)隴西,難免會讓朝廷中的有心人非議?!?lt;/p>
“況且收復(fù)北庭、安西,也利于商貨通暢,對我軍有利?!?lt;/p>
“至于隴西……”張淮深沉吟片刻,隨后深吸一口氣道:</p>
“劉繼隆可以去,但我們卻不行?!?lt;/p>
張議潮顯然早就知道朝廷會因為他們勢大而猜忌他們,所以才沒有貿(mào)然進攻隴西,而是派劉繼隆去試試水。</p>
如果朝廷催促,那他自然會出兵去收復(fù)隴西。</p>
可王景之已經(jīng)前往長安好幾個月,長安那邊卻始終沒有消息傳來,這說明朝廷并不著急。</p>
既然如此,那他們也可以好好消化消化涼州和會州,畢竟這涼會二州番多漢少,得好好治理,才能徹底穩(wěn)定下來。</p>
不過張議潮和張淮深估計做夢都沒想到,朝廷對于他們收復(fù)涼會蘭三州的反應(yīng)會那么激烈……</p>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歸義非唐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北城二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北城二千并收藏歸義非唐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