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二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0章 河渭節(jié)度使,歸義非唐,北城二千,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如此一來,則是避免了旁人挑撥他與張淮深的關系。</p>
這般看來,張議潮是想把未來河西節(jié)度使的位置交給張淮深,而劉繼隆則是憑借能力,看看他能否走上隴西節(jié)度使的位置。</p>
如果劉繼隆能收復隴西全境,那張議潮也不虧,如果收復不了,等張淮深坐上河西節(jié)度使的位置,劉繼隆到時候再回來也不遲。</p>
這般想著,兩人臉色難看,畢竟涼州的事情他們已經(jīng)知道,如今歸義軍有馬軍三千,步甲一萬七千,合計馬步甲兵二萬人。</p>
這二萬人里,張淮深和劉繼隆節(jié)制一萬六千人,兵權基本壓倒了所有豪強出身的將領。</p>
想要和張議潮討價還價,也得等到會州和蘭州落到他們兩家手上才行。</p>
想清楚,兩人都默契的沒有開口。</p>
見狀,張議潮看向張淮溶:“淮溶,派輕騎把帛書送往涼州吧!”</p>
“是!”張淮溶早有準備,因此連忙行禮應下。</p>
很快,涼州大捷的消息就傳遍了敦煌大街小巷,但對于衙門內(nèi)的擢賞事宜,普通百姓并不清楚。</p>
李恩與索忠顗湊到了一起,二人走上了城內(nèi)的鼓樓,望著城內(nèi)百姓得知涼州收復那高興的模樣,二人心中雖然也十分高興,但心里卻還是在盤算剛才的事情。</p>
“以劉繼隆的才干,即便驅(qū)逐不了尚延心,但在蘭州和河州站穩(wěn)腳跟是沒什么問題的?!?lt;/p>
李恩緩緩開口,索忠顗也頷首表示認可。</p>
見他沒有反駁,李恩繼續(xù)說道:“令郎在會州若是缺少直白,我可派族中十余位子侄協(xié)助。”</p>
“會州兩萬余口百姓,又緊鄰關內(nèi)道,若是能收復后好好治理,潛力不比甘州差?!?lt;/p>
“至于蘭州,我會親自前往甘州詢問李渭,看看他到底想要干什么?!?lt;/p>
話畢,李恩看向索忠顗,索忠顗卻道:“理應和朝廷早些聯(lián)系才是。”</p>
“河西被張氏一家獨大,若是隴西也被劉繼隆收復,那張氏坐擁河隴之地,想來朝廷也會生出忌憚?!?lt;/p>
“若是我們開口,朝廷定會幫持我們?!?lt;/p>
索忠顗說罷,卻發(fā)現(xiàn)李恩皺眉看向他,不由道:“你這是什么意思?”</p>
對此,李恩卻有些不耐煩道:“雖說要讓族中壯大,可這河西好不容易收復,若是弄得四分五裂,卻也不是我想看見的?!?lt;/p>
“朝廷那邊,我并不想與之接觸?!?lt;/p>
“呵呵……”索忠顗笑道:“李別駕,你別忘了,你我終是要去長安之人?!?lt;/p>
“若是能掣肘張議潮,去了長安也能舒服些?!?lt;/p>
“那也不能搞亂河西的局勢!”李恩不滿道:</p>
“河西好不容易收復,若是因為一些私斗而四分五裂,使得回鶻、吐蕃趁虛而入,那才是真的得不償失?!?lt;/p>
“好好好……”索忠顗不想和李恩撕破臉,只能隨從道:“那就按照你說的,暫時不與朝廷接觸。”</p>
見他答應,李恩頷首后下走鼓樓。</p>
不多時,一名索氏子弟小心翼翼走上來,試探著說道:“這李恩不愿意和朝廷接觸,那我們……”</p>
“管他作甚!”</p>
在自家人面前,索忠顗倒是不藏著掖著了,直接道:“等大郎收復了會州,我們緊鄰關內(nèi)道,還怕朝廷不來尋我們?”</p>
“話雖如此……”索氏子弟遲疑道:“萬一朝廷去拉攏劉繼隆呢?”</p>
“他若是收復了隴西,那河隴官道就徹底暢通了,而且他也不是張氏子弟,只是得了張氏恩惠罷了?!?lt;/p>
“萬一朝廷拉攏他,而他倒戈朝廷,那我們豈不是什么都沒有了?”</p>
“哼!”索忠顗冷哼道:“等他收復河臨渭三州再說。”</p>
“之前是張議潮舉河西之力扶持甘州,他才得以連戰(zhàn)連捷。”</p>
“如今他去了隴西,我倒要看看他還能不能連戰(zhàn)連捷!”</p>
說罷,他轉(zhuǎn)身走下了鼓樓,向衙門返回。</p>
不過在抵達衙門時,他正巧遇到了張淮溶。</p>
“涼州的消息,得及時告訴洪辯大德才行?!?lt;/p>
“標下領命!”</p>
張淮溶正在安排輕騎把涼州大捷的消息送往南邊的三危山。</p>
見到索忠顗走來,他面上還是對其作了揖:“索刺史……”</p>
“這是要送消息去三危山?”索忠顗臉上笑吟吟的詢問,張淮溶也頷首道:</p>
“河西的這些事情,理應讓那位也知曉才是?!?lt;/p>
“倒也是?!彼髦翌壭χc頭,隨后走入衙門內(nèi)。</p>
瞧著他背影,張淮溶略皺眉頭,但還是看向了那輕騎:“去吧!”</p>
在他的吩咐下,輕騎連忙上馬往城外趕去,按照正常的腳程,大概需要兩個時辰左右的時間……</p>
三危山坐落于敦煌城東南方四十余里外,早在上古時期便有記載。</p>
自漢武帝開通絲綢之路后,作為西陲重鎮(zhèn)的敦煌,成為溝通中原和西域的交通樞紐、絲綢之路沿線的商業(yè)中心,以及各種民族與文化交匯的場域。</p>
其中,南亞經(jīng)絲綢之路傳來的佛教文化和藝術在這里得到了發(fā)展,并愈演愈烈。</p>
前秦時期,法良禪師在此修建寺廟,三危山自此成為西域有名的佛教圣境。</p>
傳至唐代,此地的名聲流傳更為廣泛,哪怕吐蕃攻陷沙州后,對三危山的寺廟僧人也十分尊重。</p>
正因如此,吳氏后人的洪辯才能憑借其大德身份,幫助張議潮起義收復沙州……</p>
“鐺鐺鐺——”</p>
當鐘聲在青山之間作響,整座寺廟的人都得知了有大事發(fā)生。</p>
許多僧侶趕往寺廟,一名小沙彌也急匆匆的小跑到了一處充滿洞窟的山壁前。</p>
“悟真大德!寺廟的鐘聲響了??!”</p>
小沙彌雙手放在面前大喊,而山壁之中的某處洞窟內(nèi),一道身影卻恍若未聞,專心的在巖壁上繪畫。</p>
他在巖壁上繪圖,這幅圖距離完成已經(jīng)不遠,畫面中從右至左,依次畫了武騎、文騎、執(zhí)旗者等數(shù)百人。</p>
畫面中,一名身披甲胄,身材高大的將領系革帶,騎黑馬,其后有擁著“劉”字大旗,好似要遠征般。</p>
雖然畫面沒有動,但卻透露出一種收復山河的雄壯氣勢。</p>
“悟真大德,您還在畫啊?”</p>
小沙彌不知何時來到洞窟前,氣喘吁吁道:“寺廟那邊在傳您呢!”</p>
“你代我去便是,想來洪辯大德也不會責怪?!?lt;/p>
悟真聚精會神的繪畫這副行軍壁畫,小沙彌見狀只能無奈離去。</p>
洞窟內(nèi),這樣的壁畫還有好幾幅,除了壁畫,還有一些甲兵及將領的塑像。</p>
在洞窟主位,一尊六尺逾的塑像極為醒目。</p>
他戎裝著甲,繡袍外披,執(zhí)弓挾矢,手持長槍,腰系雙錘,雖形象威嚴,可卻眉目和善。</p>
洞窟內(nèi)十分涼爽,悟真繪畫得也格外認真。</p>
他每繪畫一筆,就要后退幾步,仔細觀摩全圖,點頭后才繼續(xù)上前繪畫。</p>
時間一點點過去,漸漸來到了黃昏。</p>
洞窟內(nèi)暗了下來,他便點起十幾盞燭火,繼續(xù)在其中繪畫。</p>
不多時,洞窟外傳來了急促的腳步聲,緊接著便是氣喘吁吁的聲音。</p>
“悟真大德!悟真大德!”</p>
小沙彌回來了,模樣十分激動。</p>
“涼州收復了??!”</p>
隨著小沙彌激動喊出這句話,正要落筆的悟真停頓,眼神漸漸恢復清明。</p>
他有些不敢置信的直起身子,轉(zhuǎn)頭看向小沙彌:“你說什么?”</p>
“涼州收復了!小張節(jié)度使與劉刺史出兵焉支山,收復了涼州全境,河西與關內(nèi)的官道打通了?。 ?lt;/p>
小沙彌激動的手舞足蹈,悟真卻愣在了原地。</p>
“只要努力,總會實現(xiàn)的……”</p>
劉繼隆說這話時的模樣在他腦海中一閃而過,悟真也不自覺的露出了笑容。</p>
他回頭看向那塑像,仿佛看到了劉繼隆在朝自己輕笑。</p>
他又看了看自己面前的畫,那數(shù)百精騎遠征的場景似乎活了。</p>
“大德,您不知……”</p>
小沙彌還在手舞足蹈,可悟真卻繼續(xù)畫起了壁畫。</p>
只是這次,他臉上多了絲笑容……</p>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歸義非唐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北城二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北城二千并收藏歸義非唐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