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海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十四章 晉祠血祭蒼龍碑 上,長棍映雪行,曹海金,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guān)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guān)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晉祠血祭蒼龍碑 上
《破陣子·晉祠揭秘》</p>
——曹海金</p>
古柏凝煙晉水,龍碑血影沉沉。</p>
暗度機關(guān)藏詭譎,王叟深謀掩禍心。</p>
迷局鎖幽岑。</p>
璃雪明眸洞見,同儕銳志堪任。</p>
抽繭剝絲真相顯,偽飾終成過眼云。</p>
清光昭古今。</p>
上</p>
晉祠,這座供奉著唐室先祖、承載著龍興之兆的古老祠廟,在陰沉的天幕下,透著一股令人窒息的肅殺。</p>
鉛灰色的云層低低壓在琉璃瓦頂,如同浸透了墨汁的棉絮,沉甸甸地懸在人心頭,預示著某種不祥。</p>
往日里縈繞祠廟的松柏清香,此刻被一股濃烈得化不開的檀香、硫磺和牲畜糞便混合的刺鼻氣味所取代。</p>
祭壇四周,插滿了密密麻麻、繪著猙獰獸面與詭異符咒的黑色旌旗,在無風的空氣中死氣沉沉地垂著,如同招魂的幡。</p>
青石鋪就的巨大祭壇中央,矗立著那塊被視為李唐天命象征的“龍興碑”。</p>
碑身高達丈余,由整塊青黑色巨石雕琢而成,歷經(jīng)歲月風霜,表面早已被時光打磨得光滑幽暗,唯有碑額處盤踞的虬龍浮雕依舊張牙舞爪,透著一股生人勿近的威嚴與冰冷。</p>
碑身正面,密密麻麻鐫刻著據(jù)說是太宗皇帝親筆御書的銘文,歌頌李氏先祖功業(yè)與大唐天命所歸。</p>
然而今日,這冰冷的巨石巨獸,卻被涂抹上了一層令人作嘔的暗紅色粘稠物——那是剛剛宰殺的三牲(牛、羊、豕)滾燙的鮮血,尚未完全凝固,正沿著碑面緩緩流淌,蜿蜒出無數(shù)道猙獰的血痕,散發(fā)出濃烈的血腥氣。</p>
祭壇之下,黑壓壓的人頭攢動。</p>
晉陽城內(nèi)外被強行驅(qū)趕而來的百姓,如同待宰的羔羊,被手持明晃晃長矛、神情兇悍的府兵驅(qū)趕著,擠在冰冷的石階和廣場邊緣。</p>
一張張面孔上刻滿了麻木的恐懼、隱忍的憤怒和深深的絕望。孩童被母親死死捂在懷里,只露出一雙驚恐的眼睛。老人們佝僂著腰,渾濁的眼中只剩下對神佛的祈求。</p>
壓抑的啜泣聲、粗重的喘息聲,在死寂的空氣中微弱地起伏,構(gòu)成一片令人心頭發(fā)緊的悲鳴背景音。</p>
祭壇之上,氣氛卻截然不同。</p>
太原刺史王暉,身著深緋色刺目的官袍,頭戴烏紗幞頭,一張保養(yǎng)得宜、本算端正的國字臉,此刻卻因某種狂熱和殘忍的期待而扭曲變形,嘴角掛著一絲令人不寒而栗的笑意。</p>
他站在主祭的高位,身后簇擁著晉陽府大小官員、地方豪強以及王府派來的幾名面白無須、眼神陰鷙的宦官。</p>
他們衣冠楚楚,神情或諂媚、或凝重、或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興奮,目光都聚焦在祭壇中央那塊被鮮血染紅的巨碑之上。</p>
王暉深吸一口氣,仿佛要將這彌漫著血腥與硫磺的空氣盡數(shù)吸入肺腑,化為某種力量。</p>
他猛地張開雙臂,寬大的袍袖在陰沉的天光下如同蝙蝠展開的翼膜,聲音被刻意拔高,帶著一種裝腔作勢的莊嚴和不容置疑的蠱惑,穿透了壓抑的人群:</p>
“天佑大唐!神祇垂憐!今有奸佞蔽日,熒惑守心,妖星現(xiàn)于紫微!此乃上天示警,國祚動搖之兆!為保我晉陽福地,護我李氏龍脈永固,消弭災劫,上達天聽,必以——至誠至烈之血祭,喚醒沉睡之祖靈!以血為引,通幽冥!以魂為祭,定乾坤!”</p>
他的聲音在空曠的祭壇上回蕩,每一個字都像冰冷的鐵錘,敲打在下方百姓早已脆弱不堪的心弦上。</p>
人群的騷動瞬間被更大的恐懼壓制下去,只剩下死一般的寂靜。</p>
“帶——祭品!”王暉厲聲喝道,眼中閃爍著近乎癲狂的光芒。</p>
兩名如狼似虎的府兵,拖拽著一個被反綁雙手、堵住嘴巴的壯年漢子,粗暴地將他推搡到祭壇中央,正對著那塊流淌著牲血的“龍興碑”。</p>
那漢子身材魁梧,衣衫襤褸,裸露的胸膛上布滿新舊傷痕,顯然經(jīng)歷過殘酷的掙扎。他的眼睛因極度的恐懼和憤怒而布滿血絲,拼命掙扎扭動身軀,喉嚨里發(fā)出野獸般絕望的“嗚嗚”聲。</p>
他是城外田莊的佃戶,只因家中無力繳納新加的“禳災捐”,便被如捉牲口般抓來,成了這“血祭”的犧牲!</p>
王暉獰笑著,從旁邊一名宦官捧著的朱漆托盤上,緩緩抽出一柄尺余長的尖刀。刀身狹長,薄如柳葉,在陰沉的天光下閃爍著幽冷的、屬于金屬的死亡光澤。</p>
“以爾精血,滌蕩污穢!以爾魂魄,告慰祖靈!此乃爾等賤民之無上榮光!”王暉的聲音因亢奮而微微發(fā)顫,他高舉利刃,刀尖直指那掙扎的漢子心窩!</p>
“不——!”人群中,一個白發(fā)老嫗發(fā)出一聲撕心裂肺的哭嚎,那是漢子的母親。她試圖沖破兵丁的阻攔,卻被狠狠推倒在地,枯瘦的手絕望地伸向祭壇。</p>
這聲哭嚎如同點燃了引線。</p>
祭壇下方,被強行驅(qū)趕的人群邊緣,李璃雪、李如蘭和石憨三人,如同三塊冰冷的礁石,隱藏在麻木與恐懼的浪潮之中。</p>
他們穿著粗布衣衫,臉上涂抹著塵土,竭力融入周圍的環(huán)境。</p>
李璃雪藏在寬大舊袍袖中的手,死死攥著那枚赤金打造、刻有飛鳳紋飾的公主令箭,冰冷的金屬棱角幾乎要嵌入掌心。</p>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長棍映雪行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曹海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曹海金并收藏長棍映雪行最新章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