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六章君子一時之窮,暮漢昭唐,周府,樂可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guān)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并且關(guān)閉廣告屏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xiàn)內(nèi)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君子一時之窮
后山,竹亭內(nèi)。</p>
王霽蔥指撫琴,琴弦撥弄振動,發(fā)出清水流淌般的琴聲,如訴如泣,銀瓶乍破,恍如天籟之音。然若仔細聆聽,卻可聽出較以往的琴聲而言,今時的琴聲中帶有些許的幽怨。</p>
“噔!”</p>
食指撥過,不知是指尖力大,還是蠶絲制成的琴弦不受力,竟瞬間崩斷成兩截,琴聲也隨之驟停。</p>
看著斷裂的琴弦,王霽幽嘆口氣。</p>
“千金怎么了?”</p>
在旁刺繡的紅娘擱下針線,關(guān)心問道。</p>
“無事!”</p>
王霽撫平裙擺起身,望著周圍重新陷入寂靜的樹林,不知為何,心中竟有些煩悶。</p>
紅娘似乎瞧出了王霽的情緒不高,說道:“千金常居后宅,不如出走解悶一番?”</p>
“能去哪呢?”王霽問道。</p>
紅娘眼珠一轉(zhuǎn),說道:“小君在山腳練習(xí)騎射,千金不如下山瞧瞧?!?lt;/p>
“去瞧凌弟嗎?”王霽有些意動。</p>
紅娘挽著王霽的手臂,調(diào)笑道:“張郎君或在坡下習(xí)讀,千金或能順路拜會!”</p>
“休得胡說!”</p>
王霽臉頰驟紅,說道:“張郎君與我何干?今若下山,當(dāng)是去看凌弟習(xí)射。”</p>
紅娘瞧出了王霽的心口不一,心中暗笑不已,她作為王霽的侍女,已是看出了王霽當(dāng)下的心情。</p>
自王宏免職歸鄉(xiāng)以來,王霽便一直生活在山院。每日的生活除了撫琴、讀書,則別無其他樂趣。當(dāng)張虞撞入王霽的生活中時,其恍如平靜的湖面掀起波浪,讓王霽無趣的生活多了幾份色彩。</p>
而王霽為何會無故煩悶,以紅娘作為旁觀者的角度看來,能隱約感覺到或許許與張虞有關(guān)系。</p>
不知道為何,張虞近日不僅停了每日的傳信,而且還拒收了糕點。如此莫名反常的行為,讓少女的情緒出現(xiàn)了些許的波動。今想解決此事,在紅娘眼里,莫過于互相見上一面了。</p>
挽著王霽的手臂,紅娘笑道:“去晚了,怕小君回來了!”</p>
在紅娘的哄說下,王霽順著林間小道下坡。</p>
與此同時,張虞持卷讀經(jīng),精神頗是集中。</p>
很快,張虞聽見坡上傳來細微的交談聲,尋聲望去竟是王霽與其侍女紅娘的身影。</p>
蓋因沒料到王霽會出現(xiàn)在此,張虞先是愣了愣,繼而恢復(fù)心神,擱下手中的經(jīng)書,迎上王霽二人。</p>
“林間小道不便行走,千金怎會出現(xiàn)在此?”張虞笑道。</p>
紅娘搶先說話,故意道:“郎君答應(yīng)為千金尋曲,今不見消息,不能準(zhǔn)千金前來詢問進展嗎?“</p>
王霽拍了下紅娘的手,紅著臉說道:“紅娘笑語,琴曲難尋,張郎莫要往心里去!”</p>
撩了撩耳畔的碎發(fā),王霽說道:“今日彈琴不慎斷了根弦,無聊之余,故與紅娘準(zhǔn)備下山去瞧小弟騎射。今路過于此,不知可有打擾張郎讀經(jīng)?”</p>
王宏的小兒子王凌,張虞曾見過幾面,為人機靈可愛,天資聰慧,深受王宏的喜愛。</p>
“某恰好身疲休息,故談不上打擾?!?lt;/p>
張虞幽默說道:“之前聽紅娘所言,虞以為女郎此行是為讓某償還糕點呢!”</p>
王霽以團扇遮臉,委莞而笑,說道:“君說笑了,糕點已入肚腸,除非剖腸破肚,不知如何償還?”</p>
張虞笑了笑,說道:“故千金心善,如以六子之事逼我,我將無處訴說!”</p>
“六子之事?”王霽疑惑道。</p>
見王霽有所疑惑,便將六子為了自證清白,剖腸破肚取粉之事,用漢代背景簡要說明了下。</p>
紅娘咂嘴說道:“六子倒是可憐,被人污蔑多吃了胡餅,竟要剖腹自證。”</p>
王霽蹙眉微思,說道:“這六子倒有些愚笨,胡餅入口腹,受店家污蔑,已是難以自證清白。今豈能急于自證,反令己深陷不利之境遇。”</p>
見王霽說著有幾分道理,張虞問道:“若女郎為六子,不知如何應(yīng)答?”</p>
王霽眨了眨眼睛,笑道:“張郎君倒是會為難人!”</p>
輕搖團扇,王霽沉吟少許,說道:“若我為六子,當(dāng)反污店家偷盜客人錢財,不可與其糾纏所食胡餅數(shù)目。如若執(zhí)迷自證清白,反倒會如了歹人之意?!?lt;/p>
王霽倒也機智,知道餅已吃了,清白證明不了,故不如轉(zhuǎn)移話題,以免陷入自證陷阱。</p>
“不知張郎君如何解此難局?”</p>
張虞手搭劍柄,玩笑道:“若我為六子,我會取出歹人之眼,讓歹人到我肚腸里仔細瞧瞧,我吃了幾份餅。”</p>
語氣雖帶有玩笑意味,但卻難以掩蓋語氣中的冷意與霸氣。</p>
之前受張虞表現(xiàn)出溫和言行的影響,讓王霽都忘記她所了解到的張虞自幼出生在邊塞。而這番話,讓王霽重新打量起張虞。</p>
顯然張虞雖說言行謙和,待人如風(fēng),但骨子里卻存在著霸道的野性。這種野性非是粗獷廝殺所帶來,而是個人基于對自身能力的自信,一種敢于挑戰(zhàn)常規(guī)的心態(tài)。</p>
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xù)閱讀。
暮漢昭唐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樂可小說只為原作者周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周府并收藏暮漢昭唐最新章節(jié)。